数据集中模式下的运维管理建设(1)


随着省级数据集中模式的顺利实施,人民银行科技体系运行管理及信息化建设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业务系统数据集中、管理集中、科技服务集中和技术支撑集中等方面。系统运行维护的变化,对于建立合理、高效的运维管理体系尤为重要。

一、运行维护管理现状

账户系统涉及所有开展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金融机构,为实现央行职能发挥重要作用。实施省级数据集中模式运行两年多来,整体运转情况良好。为确保账户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及时有效地技术支持和保障,做好数据质量监控和分析利用,制订了运维岗责体系,建立了由各业务部门组成的运维网络综合管理体系。

二、系统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吉林省的运维模式以“服务、技术支持”为核心,基本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但与实际工作仍存在一定的矛盾。

1.系统运行维护体系不畅通

1)职责不清。省级运维体系是“集中管理、分级使用;部门管理和对口负责”,运行维护需要多个业务部门共同完成。由于职责不清或衔接问题,导致在系统运行维护中经常出现相关部门工作衔接不畅,问题处理不及时,相互推诿,存在系统管理风险。

2)业务系统熟知程度不高。由于系统由总行开发,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只能从有限的技术培训中,得到系统安装的基本信息,未能形成系统的整体设计、管理和维护信息。

3)实施困难。由业务部门、科技部门组成的多头运维管理模式,落实存在一定困难。多数基层单位能够胜任运维工作的是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因此运维工作由科技部门牵头,却由信息中心技术人员负责,未能实现“分级、分部门对口负责”的运维要求。

2.系统运维机制不健全

1)需求申请机制不完善。目前,系统运维架构以需求为导向,却没有健全的需求申请机制。首先是缺乏规范性的需求申请模式。系统变更需求通常来源于一线工作人员,当操作人员发现与实际工作相违背或不符,需要提出需求申请时,却上报无门。其次是需求申请耗时太长,不利于顺利开展工作。基层人员提起业务需求报业务部门,必须层层上报、层层审批。系统开发商和维护员根据业务部门提出的业务需求,进行评估和可行性分析,然后才能修改程序。从提出需求到解决问题耗时长,影响了基层单位的相关工作。

2)问题反馈机制不健全。省级中心接收问题后进行解答时,通常以解决问题为原则,不及时反馈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没有对避免同样问题的出现提出建议,基层工作人员依然按部就班地操作,难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3)数据质量监控不到位。省级采取数据质量定期通报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数据质量的监控和考核,但仅为事后监督,未做到事前预警。事后监督往往费时费力效果却不很理想,而且数据质量通报仍停留在纸质层面,降低了工作效率,且有可能造成疏漏。

3.系统运行维护技术力量薄弱

省级数据集中的优势和核心技术力量必须集中到省级,核心的维护工作均由省级信息中心完成,而核心程序及开发工作由上级总行组织完成,造成省级工作人员对系统的掌握程度有限,也从根本上限制了技术人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不利于运维工作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