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新世界:高通与Wimax阵营的对决(1)


在最近向一群通信技术门外汉讲述当下移动计算技术的最新趋势时,英特尔中国公司总裁杨旭拿出了自己的手机:2006年大卖的摩托罗拉商务智能手机“明”。

“这里面装了英特尔的芯片。不过这个芯片业务我们卖掉了。”杨旭苦笑了一下接着说,“一个简单的比较,它相当于10年前的奔腾133。”

只有亲身经历过10年前那场PC大众化运动的人才能体会到这个概括所指代的里程碑意义:手机——你如今最依赖的通讯终端,眼下正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

除了拍照和音乐播放等司空见惯的功能,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增强,新的移动终端承诺这样的酷炫情景近在咫尺:你可以通过它看热门电视剧,拨打网络电话;通过导航定位功能,当你的朋友出现在附近的时候,它会提示你注意他们;甚至,你可以用它像刷信用卡一样购买你想要的东西——它与你的银行信息绑定在一起了。摩托罗拉CEO爱德华·詹德干脆将其叫做“那个过去被叫做手机的终端。”

听起来很耳熟?没错。五年前的电信泡沫期间,在关于下一代网络的种种蛊惑中,移动电视和基于导航定位基础上的营销正是其中两大主题。在乐观的华尔街分析师以及渴望赚取公司上市高额佣金的投资银行的支持下,电信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士拼命鼓吹该行业的无限增长可能性,泡沫于是越吹越大。欧洲的电信运营商们在牌照上投下了1200亿美元之巨的高昂赌注后,却悲哀地发现高额的负债、放缓的增长率以及行业内的整合重组,使他们根本没勇气再面对铺设新3G网络所预计花费的1500亿美元,惟一的选择就是不断削减资本开支,由此拖累电信设备制造商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5年下来,一场瞄准你口袋的战争又已经打响。主题仍与泡沫巅峰期间所鼓吹的一致:让你的移动终端成为你的个人电视台、音乐工作室、数字钱包以及个人定位装置——你能想得到的一切数据信息的“终极终端”和理想的移动商务平台。

不过,这次梦想已经照进了现实。在日本和韩国这两个无线先锋国度,在上一代网络已确立良好的无线应用基础的运营商现在正在部署3G的升级网络,实验更具想象力的应用:韩国的SK和KTF公司开始提供新型的以视频通话为基本功能,以视频为基础的包括视频聊天、影像彩铃、影像信箱在内的各种附加服务,甚至跨界将视频通话的对象从现存的“手机到手机”扩大至“网络到手机”。

关键在于,与5年前相比,支撑主题的硬软件背景都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善。一个关键的技术是这几年大热的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相容性认证)技术的升级版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微波存取全球互通)。该技术志在以低廉的价格为整个城市提供速度可与DSL等传统方式相媲美的无线宽带接入。运营商可以在一个中心地区把信号进行广播,用户在家中用天线接收即可实现无线互联——如同把Wi-Fi的覆盖范围由几公尺提高到几公里。在移动版本的WiMax网络中,用户可以在不同的运营商中进行自由切换,速度和容量甚至要优于现有的移动网络。这使得它不但能取代现有的有线数据网,也能取代移动网络。英特尔、摩托罗拉和三星是这一标准的鼎力支持者。

运营商已经开始埋单——美国运营商Sprint已宣布要在今年部署WiMax网络。他们有充足的动力这样做。语音业务的持续下滑已不是什么惊奇的事,网络电话的兴起只会加剧这一趋势。靠新的应用增加数据收入是非常现实的选择。即便是中国移动这样仍停留在2G网络的运营商,如今非语音业务已占到总体业务的23%。

更快更便捷更无所不能的网络将加速这样一个正向循环:终端制造商去生产更高端的“Do it all”的手机。由于硬软件标准在过去五年来趋于统一,应用开发商则能够推出适用于任何厂商的任何终端的应用。如果互联网社区网络向移动终端的迁徙得以实现,内容应用将得到更丰富的拓展,从而提升更多的商务运作空间。在日本和韩国出现的丰富应用证明此决非妄言。

消费者对此已投赞成票。两年前,诺基亚对7万多用户进行深度调查,得出结论是手机将会越来越被视为一个包揽一切的“瑞士军刀”而非专精一项的“瑞士手表”。在此基础上诺基亚推出了N系列手机并大获成功,事实上去年在中国市场上诺基亚增长最快的就是N系列产品。

与此同时,下一代的网络架构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系统)则谋求把所有不同的终端设备都联接起来——无论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其它手持设备,还是MP3播放器和DV。每个设备都是互联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并能与其它终端进行互动。

这个把移动通信、互联网、宽带通信三个增长潜力最大的产业融于一身的无线新世界所蕴含的商业前景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它不可能是一家的天下。参与角力的玩家阵营有了显著变化——过去无甚干系的玩家现在已成为直接竞争对手:比如PC阵营的英特尔和移动阵营的高通在无线标准上的竞争。最终无论是哪一方主导,拥有更多选择的消费者都会是受益者。

变局的关键在于“拇指一代”的迅速崛起。据IDC估计,2006年全球PC销售比2005年增加了9%,约达2.3亿台,而同期手机的销售则有望突破10亿部。毫无疑问,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研究表明,人们在手机丢失后一小时内即能意识到,而意识到信用卡和钱包的丢失则需要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手机已经越来越具备时尚行业的基因——消费者越来越把手机消费当作自己个性的延伸。这就意味着,单凭庞大的换机市场,就足以推动整个手机行业的高速增长——在中国尤其如此。

当然,这个无线新世界并不会无缝实现。很多新鲜应用听起来酷,却并不一定能吸引受众。运营商一度希望拍照功能的普及能带来数据业务收入的大规模增加,因为消费者会把数百万计的图片传给彼此,但实际上大多数的照片还是存在手机的存储卡里。此外,终端的价格、电池的寿命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好消息是,经过上次泡沫的洗礼,投资者已渐趋理性。这使得我们接下来要讲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高通CEO保罗·雅各布(Paul Jacobs)、Clearwire创始人克雷格·麦考(Graig McCaw)、Marvell的创始人戴伟立夫妇——得以有从容的时间去测试他们对无线未来的种种想象。

欢迎来到无线新世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