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坚定硬件路线的卜凯军有另一番思考,他认同wifi应用的用户增长比较快,但随着市场和技术发展,会不会轻易被迭代呢?相比之下,一家家商户去谈、建立自己的“地盘”似乎走得更稳健些。这点与庄帅的看法不谋而合,他认为做纯软件的wifi企业有一定风险,一旦智能手机把wifi共享功能内置到操作系统里,那这些软件的价值就不复存在了。“这绝不是杞人忧天,之前小米3就自带了wifi密码分享功能,尽管后来争议太大没做成,但小米4会不会再接再厉呢?难说!”

“如果小米真这么做,那也许不是风险而是机会。”司新颖说,术业有专攻,智能手机厂商并不擅长wifi应用,或许会直接找第三方合作,把共享功能内嵌到里面去,而同享网络在这块一直是抱着开放的心态。他告诉南都记者,他们有面向企业端的“wifi商业精灵”,正是为企业提供wifi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合作的有腾讯电脑管家、世纪佳缘、途牛网,接下来跟华为等硬件厂商也会有合作机会。

对于wifi应用的发展,童玮亮认为,目前大多偏工具性,主要是积累用户,如何转化成长期的商业变现,现在还看不清。

哪种方式离钱最近

事实上,无论是硬件派还是软件派,在探索盈利模式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困惑—在登录界面弹出广告是最为集中的方式,但也无疑最影响用户体验。

也有wifi企业尝试充当应用分发渠道,把流量变现。比如树熊网络就在他们的wifi开放平台上承载各种应用,然后把流量导到微信公众号、支付钱包等等。至于效果,华璐坷对南都记者说,其中70%的用户都是纯粹上网的,只有30%的人会使用这些应用,不过这个转化率在同行里已经算高了。

对此,童玮亮分析,在开放访问的环境下,简单的分发应用很难形成比较好的价值闭环,包括有些wifi企业让用户关注商家微信公众号才能上网,好在以后进行二次营销,其实不见得有多大价值,说到底,除了wifi这个入口,企业往往缺乏进一步的产品运营去黏住用户。在他看来,最好是联动wifi产业链上的其它环节,这样价值和变现能力才能提升得快些。举例来说,在用户登录wifi的时候推荐能用于下次自动登录的APP,这个APP能作为应用市场,分发用户有刚性需求的应用和游戏,那么除了上网,用户还会用它。

另外,往O2O、大数据发展也是wifi企业探索的方向。卜凯军告诉南都记者,通过wifi技术可以为商户更立体地了解顾客,比如根据用户在货架停留时间,对合理布局商品提出建议,提高店面销售额,而潮wifi也能从中获得收益。“只要带动了商户的销售量和品牌影响力,商家会愿意按效果付费。”卜凯军说。

对此,庄帅认为,愿意为后台运营、数据服务付费的多是大商家,对于中小商户而言,给他们推送优惠信息、然后按销售分成可能更实际一点。童玮亮说,无论是哪种模式,涉及到产品、服务、运营,对于偏做硬件wifi企业来说不一定在行,适时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许更有机会些。 来源:南方都市报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