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WLAN厂商国内遭遇价格荒 陆续撤离运营市场


“运营商市场已经越来越难做,我们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参与运营商WLAN建设,而转向更加垂直的教育与医疗等行业市场。”一位曾多次参与国内运营商WLAN集采的国外WLAN设备厂商近日向记者如是表示。而实际上并非仅此一家有此计划,回头看不难发现,像Cisco、Aruba、Motorola solution等一大批在国际WLAN市场名声鹊起的厂商开始逐步淡出运营市场。

伴随着这些厂商的撤离,曾经被全球寄予厚望的中国WLAN市场开始受到质疑。尽管运营商在WLAN上的投入越来越多,但网络质量却并未因此而改善。未来,运营商WLAN如何发展已然成为业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国外主流WLAN设备厂商止步集采

随着国内运营商3G规模化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支撑其应用与业务发展的重要工具。但同时,这些产品也促进了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在此情况下,运营商迫切找到一种缓解流量压力的方法,而国外运营商的经验表示,WLAN是分流3G数据流量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正在加速WLAN网络的部署。中国移动年中业绩报告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已建成百万WLAN热点。而中国电信也已完成10万热点的部署,并计划今年年底部署超过50万AP。尽管中国联通在WLAN建设上起步较晚,但也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今年年底前,中国联通将在四万座建筑中部署Wi-Fi。

当然,运营商在部署WLAN之前,将启动设备规模集采。这也吸引了一大批WLAN设备厂商,但从近两年的集采来看,国外主流WLAN设备厂商的身影越来越少,反而出现了一大批名不见经传的厂商参与进来,同时以高中标额在集采中取胜。

记者试图从多家WLAN厂商处了解这些国外厂商减少的不同原因,然而这似乎很难——答案惊人的一致。“低至百元的集采价格让我们难以承受。这样的价格即使购买soho类的产品,也只能买到一般的产品,更别说要购买能够提供高覆盖、高速率以及可控、可管理与高安全性的企业级WLAN产品。”多家厂商向记者感叹。

“运营商终有一天会发现,它们需要的是高性价比的产品,而非便宜的产品。低质的产品会让它们的网络时刻面临瘫痪的危险。”一家国外WLAN设备提供商中国区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低层厂商低价中标也难赚设备钱

在国内,正在涌现一大批小型的低层WLAN设备提供商,它们以极低的参与投标,并在集采中获胜。

对于这些厂商为何能以低于国外厂商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格出售设备,一位业内资深分析师告诉记者,这里面有一条产业链。他说,WLAN设备最难的就是研发阶段,为以最快的方式获取最高端的技术,会有一些国内企业以高额价格购买产品的方式,参与技术培训,然后再进行产品生产并低价卖给低层的设备厂商。这些低层设备商便可以用极低的价格参与投标。

而对于国外WLAN设备提供商而言,本身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就已经非常大,加上很多厂商的产品并非在国内生产,其物流与关税的费用必然加到设备上,这就使得他们的产品很难在价格上占得优势。

“实际上,尽管这些低层厂商的产品成本很低,但也很难从集采中获得利润,其利润来源主要集中在后期的网络维护。”该分析师表示。

虚晃一枪的“理性”

曾几何时,运营商的WLAN网络部署,由于低劣的网络质量,运营商此举被视为“跑马圈地”。而到后期,随着3G网络的发展,爆发式的数据流量增长促使运营商开始进一步推动WLAN的部署,在这一阶段,业界更多的认为,运营商开始回归理性,开始注重网络质量。然而,或许这仅仅是运营商的虚晃一枪。

由于在设备采购过程中,一味的压低价格,很多优质的、高可靠性的WLAN设备并未进入采购订单中。运营商只能用低价的产品,采用密集型部署的方式,增加网络的覆盖。

很显然这些设备在能力上明显不足。一旦业务量过大或者周围环境变得复杂,这些设备就会瘫痪。而运营商的应急措施就是直接替换设备,因为价格便宜。但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明显影响到了用户体验。

在当前看来,用户感知被视为运营商业务发展与生存的根本,对于运营商为何会忽视WLAN网络质量,直击用户体验的问题。上述分析人士表示,首先,运营商对WLAN的商业模式并不清晰,即使在全球范围内,几乎也找不到运营商通过WLAN获取利润,这使得他们不敢在WLAN上大力投入。

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相对WLAN提供的数据业务,运营商更在乎核心网业务,尤其是语音业务。如果语音业务出现中断,运营商会遇到大量的用户投诉,甚至会出现大量的用户流失,这是运营商不想看到的。但对于数据业务出现的问题,用户明显没有那么大的反应。所以运营商更愿意将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核心网的建设中。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