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BLUEPAC中微微网组网方式探讨

2、1 蓝牙无线接入过程

蓝牙设备连接的建立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1 地址发现 

该阶段主要完成地址的查询(Inquiry),其过程用于发现在发射区域内的节点,以及设备的地址和时钟。建立连接只需要设备地址,如果有时钟信息则可以加速建立过程。建立连接的节点将处理寻呼(Page)过程,并自动成为连接的主节点。

2 频率同步 

建立连接设备之间跳频序列同步。开始连接的设备为主节点,另一个设备为从节点。从节点的跳频和时钟与主节点一致,频率同步延时与接受设备的扫描间隔成正比。蓝牙规范定义了3种扫描间隔,即:10ms(连续扫描);1。28s;2。56s。如果主、从节点时钟在-8×1。28~7×1。28s之间,那么该过程占用1。28s,否则,将占用2。56s。该阶段主要指寻呼过程。

为建立一个新的连接,可使用查询和寻呼过程,在寻呼和查询过程中分别使用设备接入码(DAC)和查询接入码(IAC);在寻呼扫描(PageScan)和查询扫描(Inquiry Scan)状态的节点中分别使用相应的相关器进行相关处理。当从节点在查询扫描子状态收到查询消息时,必须返回一个包含接受者地址的消息。该分组使用常规的FHS(Frequency Hop Synchronization)分组。

蓝牙链路建立的过程,从表1中可以看出[4],如果没有查询过程,只用寻呼过程建立连接,则链路建立延时将下降50%。因此,查询过程是最耗时的因素。

蓝牙2

2、2 微微网组网方式的讨论

BLUEPAC技术的关键在于能够允许BT用户在基站之间移动,并且确保外界的通信不受影响。以下就BLUEPAC中微微网的几种组网方式进行讨论。

1 基站作为蓝牙的从单元,BT用户作为主单元 在该网络中每一个BT用户都将基站作为它的从单元而建立一个微微网。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当BT用户需要新的基站建立连接时,它只需发送一个查询(Inquiry)和寻呼(Page)消息来查找新的基站,切换的处理过程很简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此时必须与微微网都保持同步的基站同时处于几个微微网中,因此,基站必须应用时分复用来满足多个微微网的寻址和通信。这样,在不同时钟的微微网下的时分复用必将带来通信性能的恶化。这种方案更适用于移动IP技术。

2 基站作蓝牙为主单元,BT用户作为从单元 在该网络中基站作为主单元与多个BT用户建立一个微微网。在蓝牙技术中,从单元只有在被主单元寻址后才能发送数据。因此,这种方式的基站控制着该链路的介质访问权,并且BT用户在某个时段发送的数据包的数量也由基站控制,从而BT用户访问因特网的效率大打折扣。在这种结构中,一个蓝牙微微网只能由一个主单元和7个从单元构成,这样,一个基站最多只能与7个BT用户相连。这种方案更适用于蜂窝IP技术。

鉴于上面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为了使蓝牙设备更有效地接入BLUEPAC网络,提高系统效率,我们提出采用将上面两种接入方式结合使用的新的接入方式。在新的接入方式下,蓝牙基站在轮询和待命状态之间循环切换。在蓝牙设备与蓝牙基站建立连接之前,蓝牙基站以主动设备方式工作,即蓝牙设备向基站发送请求信息,得到回应后,表明二者的连接关系已经建立。在蓝牙设备与蓝牙基站建立连接之后,蓝牙基站转为从属设备方式工作,即在连接建立后进行一次主从切换。但此时对于网络中其他未与基站建立连接关系的设备来说,基站仍然在主动设备方式下工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