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IT”时代,传统软件企业你“升级”了吗?,it软件企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云技术的迅速蔓延,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全球使用率迅速提升,传统的应用软件已愈发不能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这就需要软件企业不断调整和优化服务策略,从传统电脑终端向多屏服务转化,从办公室服务转到云端服务,从传统的数据架构向多层架构转换,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在行业的前沿,立于不败之地。

从桌面向桌面+移动终端转变

      根据eMarketer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最新研究数据显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正在涌向智能手机市场的拥抱。到2014年底,预计会有17.6亿用户拥有或使用智能手机,超过2013年的25%。Emarsys2013年全球手机电子邮件趋势报告显示,全球53%的邮件查看来自移动终端,2013进行手机营销信件推广的企业只有25%。

      智能手机和智能终端的出现,不仅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办公也不再局限于公司内部,他们对异地办公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需要软件服务企业扩大终端服务范围,满足异地或远程办公需求。“桌面”向“桌面+移动终端”转变的趋势不可逆转。

企业应用软件的SaaS之路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即软件即服务,软件供应商将所研发的软件网络化,用户可以根据自身企业需求选择软件服务定制,只需要登录账号和密码,便可以登录到软件平台当中进行操作,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企业购买软件的成本,也降低了购买硬件的成本,SaaS服务商会提供云平台和软件的更新维护、数据定期备份等服务,比较适合小微企业。
      近两年,传统软件企业已经向SaaS逐渐实现了转变,从办公软件、财务软件、销售软件等等,很多行业都已开始提供新一代软件服务业务。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SaaS涉及到数据安全,特别是数据保密问题,中国软件企业的SaaS之路还很长,即使有企业会选择SaaS平台,但是本地服务器模式的软件模式依然会存在。

传统数据中心架构转向可弹性扩展的云服务架构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已愈来愈难满足生产和应用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由单一的数据架构体系向云计算的更具弹性的多层架构体系转变。企业的IT支出正在从传统支出转向云计算和云服务。Capital IQ对EMC、IBM、ORACLE、SAP、微软、思科等6家传统老牌IT技术企业,和36家云计算上市企业的历年收入的跟踪研究表明,传统IT服务企业的成长正在减缓,而云服务企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PaaS正在悄然兴起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软件企业提供某个行业软件开发的平台,第三方可通过租用或直接免费的形式使用PaaS平台进行所需软件的开发,无须额外在局域网内配置开发环境,更打破了局域网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的无障碍开发。 

       新“IT”时代已经来临,传统的软件企业只有不断地调整、创新服务方式与理念,才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前进。

       敢问一句,你已经“升级”了吗?


传统优势企业怎实现转型升级

  首先,应明确传统优势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传统优势企业肩负着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传统优势企业转型升级,既是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效益、持续成长的自我选择,又是当前我国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客观要求。传统优势企业转型升级,应树立“自我发展”和“产业助推”的双重战略取向,由此引申出双重目标,其一是实现企业转型与成长,包括市场与产品结构、科技与工艺、制度与管理的全方位创新,实现企业绩效提升和可持续经营;其二是推动工业现代化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体现为主导制造业改造提升、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带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引导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上述双重目标不是对立和割裂的,而是有机融合于我国新型工业化全过程。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怎办?

他在讲座的结尾,回答我关于付费墙的问题时,说了一段给我深刻印象的话:新媒体发展太快了,对于传统纸媒来说,不管你曾经多么拥有实力,但也许有一天一觉醒来,你可能发现自己已经一无所有。很有危机感。”尽管我不完全同意李主编的话,但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和文化类杂志的主编话语中,我们能强烈感受到新媒体给传统媒体从业者带来的危机感。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远不止报刊杂志,电视、户外、广播等等都面临着新媒体的问题。 那么新媒体到底是什么?我的定义是要具备两个特征:一、主要围绕“1+2”平台运营,且“1+2”之间是遵循各自设定的规则进行互动的;二、以互联网信息交换为传播的发布者,满足这两点就是新媒体。有人可能会问那自媒体属于哪个范畴,它的发布者多为个体,多数没有运营,影响力和传播力也都受个体的限制,我更偏向认为自媒体属于特殊的一类新媒体。何谓“1+2”平台?1是偏硬件平台,2是由社交平台和APP一起构成的偏软件平台。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车载导航、机顶盒等属于1,像微博、人人网、豆瓣以及媒体类APP应用构成了2。我们以传统媒体《三联生活周刊》为例,比如他们开发了基于苹果ios系统的app应用《三联生活周刊iphone版》,安装后可以用手机看每期的文章或专栏等,定期更新与杂志同步,同时又在新浪微博开了官微,有团队、有专人负责运营。看似这样就属于新媒体了,但在我的定义里,《三联生活周刊》不属于新媒体,因为它没有将1+2平台作为整个杂志的主运营方式,当然短期内也不可能,这直接决定内容采编、审查、发行、营利都还是停留在传统媒体运作方式,只是在发行上多了一个微博和app的出口而已。举一个属于新媒体的例子,比如英国那位刚满17岁的伦敦男孩Nick D’Aloisio,耗时一年在学校开发的应用程序Summly,在苹果商店上线后仅仅两小时就收到了超过百万美元的投资。他开发的Summly是一款智能抓取并进行压缩阅读的新闻摘要应用程序。Nick D’Aloisio认为现在人们已没有太多时间去阅读那些长达1500字的新闻。summly这个应用就是典型的新媒体,Aloisio利用自己的过人技术,开发出独特的抓取算法,将传统的新闻内容移动互联网化,然后通过移动终端完成信息的到达。所以我认为传统媒体的危机感更多的来自他们不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语言,担心自己赶不上趟,眼睁睁看着别人大块的分蛋糕,自己就一小份。人多、钱多、经验多这些本来的优势,如今却成为制约的包袱。一直有个疑问,除了制造话题外,《新周刊》不会是怀着成为新媒体的目的而找来一个不懂网络营销、不能深刻洞察用户需求的蒋方舟当副主编的吧?面对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和压力,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想问小蒋一句:你幸福吗? 我始终坚信“内容为王”,无论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模式怎么变,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对于媒体而言,不变的就是内容。新媒体,传统媒体,没了内容,丢了内容这个实体,都不行。泡沫能溢出大半杯,前提至少得有个小半杯的啤酒嘛。别忘了,在传统媒体因为新媒体苦恼的时候,中国互联网这么多年了,新的赢利模式也还没弄出来呢,咱国家的老百姓软件免费使用惯了,操作系统也只愿意掏5块钱买张盘,所以企业除了上市圈钱外,业务本身除广告和超低转化率的付费用户外,做不起用户数,成不了流量入口,哪里还有赢利能力?不要拿网游来举例,挣孩子的钱有各种方法,吃穿用学多种多样,唯独中国网游我很不齿,它是一个以透支未成年人生命而攫取利益的隐藏杀手。所以依托于互联网的新媒体短时间内能够吸引一部分眼球,让部分人趋之若鹜,但真正想分得一块大蛋糕,恐怕还要经历相当一段时间的考验。 人最宝......余下全文>>
 

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