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时代:网络流量管理体系面临挑战


北京时间2011年2月3日晚10:30,ICANN国际互联网名称与编号分配公司)正式宣布全球所有IPv4的地址已经耗尽。自此以后,ICANN再无任何新的IPv4地址可供分配。

相继6月8日世界IPv6日这天,400多家运营商、企业和机构参与了IPv6试运行测试,未发现任何重大事故。测试结束之后,Google、Facebook、Yahoo等互联网巨头联合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在他们自己的主要网站上永久支持IPv6访问。

IPv4地址即将耗尽的警笛在人们的耳边已经吹响了很多年,作为IPv4唯一的继任者,IPv6早在1995年就经过IETF的批准成为正式标准。但到16年过去了,IPv6流量仍然还不到互联网总流量的10%,非常的不给力。2011年却是一个IPv6发展史上的分水岭,在地址危机与巨头支持这样的双重背景推动下,可以预见IPv6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迈着小步在升级之路上缓步前行了,未来的两到三年里,IPv6势必将以更快的速度走向普及。

尽管IPv6的到来已经是一场势不可挡的变革,但变革往往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会给那些没有准备好的人们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IPv6网络的实施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需要依赖从终端、网络传输设备再到应用系统的端到端支持才能得以实现。

我们可以看到,从终端到网络层设备再到应用系统,对IPv6的到来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但互联网全网的重大协议切换并不只是这么简单,技术上的准备只是其中一个层面,而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层面就是对IPv6网络流量的全面管理。

IPv6时代的到来,给网络应用的流量模型带来了新的变化,IPv4的流量管理体系和机制也将会面临新的挑战。IPv6相较IPv4而言,地址空间得到了极大扩展,首当其冲的得益者就是各种P2P应用。

众所周知,P2P技术的实现原理在于为网络中各个终端间建立起一个点到点的可用连接,使得同一个网络资源可以同时从不同节点处获取,从而大大提升资源在P2P网络节点间共享的效率。在IPv4时代,NAT虽然对终端间的直连直通造成了一些麻烦,但正好也成为了P2P应用的天然壁垒,公网的节点无法直接连接到位于私网地址的节点,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P2P泛滥的威胁。

而当网络全面升级到IPv6之后,任何一个终端都能获得独立可访问的公网地址,P2P的连接再也不会受到NAT地址区块的影响,从而可以更加无所顾忌地施展手脚,将寸土寸金的网络出口打得千疮百孔。

P2P只是IPv6带来的潜在管理风险之一。目前在国内,IPv6的应用和研究尚属于小众领域,绝大部分管理者对IPv6可能带来的问题缺乏充分的认识。几乎所有的IPv6网络过渡解决方案都是采用了v4/v6双栈覆盖,对于同一批接入用户,在IPv4侧已经拥有了成熟完备的管理设备与措施,但IPv6管理却形同透明,由此产生的管理盲区必然将为网络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在IPv6普及的战鼓已经敲响的时刻,再不开始关注IPv6的流量管理问题,只怕为时晚矣。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