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v4到IPv6 过渡之路尚待戮力攻坚(1)


当前,面对我国IPv4地址日益紧张的现实,从IPv4到IPv6的商用化过渡已经成为迫切需求。而且,由于中国站在了全球应用IPv6的前列,因而这一过渡历程充满了探索性和创新性,需要整个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从运营商——中国电信的角度出发,其目前的IPv6实践取得了哪些成就?其对于产业合作又有着怎样的思索与努力?本版将给予解读。

当前,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炸式增长,中国正在全球率先面临着IP地址紧张带来的挑战。截至2010年3月,全球剩余的IPv4地址资源只有3.5亿,仅占总量的8%;到2012年,IPv4的地址资源就会枯竭;而且,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IPv4地址资源将最先耗尽,而外国的情况却并没有这么紧迫。与国外大多数国家截然不同的现实,决定了中国从IPv4到IPv6演进的时间表必然会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而不能一味参考外国的演进节奏。一方面,从总体上来看,从IPv4到IPv6演进和过渡是大势所趋,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演进步骤;另一方面,必须正视过渡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在整个产业的各个环节之间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过渡的顺利完成。

正视过渡阶段的挑战

从IPv4到IPv6的演进,中国毫无疑问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这就意味着承担这一使命的电信运营商必须先行应对挑战,先行担负起推动这一产业从起步到成熟的重任。

如何实现从IPv4到IPv6的平稳过渡,这是部署下一代互联网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更是运营商面临的最大挑战所在。从根本上来看,相对于搭建一张全新的、纯粹的IPv6网络而言,从IPv4到IPv6的平稳过渡,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系统过程,既要确保已有IPv4用户的业务体验,保障提供原有的服务质量;又要解决IPv6部署中面对的一系列问题,为用户增加一些新服务。

为了确保用户的业务体验,运营商在演进的过程中,必然会优先选择比较成熟的技术和标准。但现实是由于没有规模化应用这一推动力,使得IPv6在标准化和产业方面都相对薄弱,使得运营商在过渡技术选择和实施中面临很多挑战。

在从IPv4到IPv6的演进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过渡技术和标准尚不完备,这不仅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构建造成了很大困难,而且阻碍了进程。在标准化层面,从国际上来看,IPv6目前只完成了初步的标准化工作,许多新特性在IETF仍处于研究、制订标准草案阶段。在技术层面,由于IPv6协议和IPv4协议并不兼容,二者的业务无法实现互通,因此过渡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实却是缺乏成熟的过渡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双栈技术给出了目前最成熟可靠、升级风险低的方案,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IPv4地址资源短缺的问题。而能够真正引入IPv6丰富地址的协议翻译类和隧道类这两类过渡技术,目前却仍处于发展期,可用的成熟技术相对较少,标准化工作也有待于进一步推进,而成熟可商用的设备则更是需要产业界的不懈努力。

为了确保用户的业务体验,真正发挥出下一代互联网的独特魅力,从IPv4到IPv6的过渡,并非只是网络和技术的演进,更重要的是业务和应用的迁移,而这正是运营商面临的又一大挑战。可以说,IPv6网络的建设只是一个开始,演进的价值和意义只能通过业务与应用来体现。换句话说,在IPv6网络建设完成后,如果应用、门户网站、服务提供商均不支持,就会导致IPv6应用的缺乏,那么IPv6网络的建设就没有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做好业务和应用迁移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ISP和ICP应该有明确的行动时间表。众所周知,推动IPv6的实施,提供IPv6的业务,不仅是让网络具备IPv6的能力就能实现的,需要的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包括产品、芯片、终端、业务平台、IT支撑系统、应用等诸多环节和多个业务运营流程的制订与变迁。这也反映出,IPv6的实施是一项的的确确很复杂的系统工程。

发挥产业合作的力量

从IPv4过渡到IPv6,尽管困难重重,但却同时也为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挑战面前,单个企业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整个产业都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另一方面,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整个产业的实力也将得到增强,甚至有望打造出世界领先的竞争力。

IPv6的成功商用,并不是单靠一家企业就能够完成的,而是要依靠整个IPv6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齐头并进,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合力推动。由于IPv6将构建起一个规模巨大、设备种类繁杂、业务平台众多的网络,因而无论是过渡技术和标准的成熟与完善,还是业务和应用的成功迁移,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终端制造商、应用提供商等各个环节的协同与配合。

如何充分调动起整个产业的力量呢?除了各个环节要充分认识到从IPv4到IPv6过渡的战略性意义而积极投身其中并明确IPv6时间表以外,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政府能够积极地给予政策的引导,比如出台激励政策、利用财税杠杆和专项基金等经济手段、指导产业联盟的建立等,就一定能够有效推动下一代互联网的早日到来。

在推动产业合作和产业成熟的过程中,运营商正在努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从IPv4到IPv6的过渡实践,运营商不仅架起了产业合作的桥梁,同时也为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成熟提供了重要机遇。例如,中国电信在推动从IPv4到IPv6的商业化过渡中,始终坚持了产业合作的理念,不仅与清华大学共同组建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和应用联合的实验室,而且积极参与了IPv6运营商的理事会,注重国际的合作分享经验,同时积极与芯片厂家、科研机构等建立起形式多样的合作渠道。

运营商积极推进的过渡实践,作为先行的试验田,不仅能够验证新技术与新方案、进一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尤为重要的是能够树立起产业合作的模式与榜样,从而使整个产业的成熟与完善得以加速前行。例如,由中国电信主导实施的“中国商用下一代互联网过渡实践”,就是中国首次全产业链上下游包括电信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应用开发商等在内)合作进行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设备升级改造和现网商用部署,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其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最大宽带运营商——中国电信的网络、业务等向IPv6的整体演进,并使中国电信成为首家通过国际IPv6论坛的IPv6-Enabled认证的ISP,整体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二,为设备供应商和应用开发商的研发指明了方向,为用户享受下一代互联网的服务打下了基础。

示范网成果展示

全国首个IPv6商用网:破解过渡难题 树立合作典范

湖南智能农业温室控制系统,由IPv6智能监控业务平台、监控前端和系统展示客户端三部分构成,部署在湖南省农业厅下属的湖南省优质果茶良种繁育场。该系统通过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实现采集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含水量等农作物生长环境参数,同时可实现对灌溉、通风、水帘、遮阳网等的远程智能控制。

基于中国电信湖南省公司和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在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中对下一代互联网的探索与实践,全国首个IPv6商用网正式在长沙实现了落地,而IPv6商用放号也将按照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部署于近期适时启动。长沙IPv6示范网,以设备自主研发和业务应用创新为载体,以网络演进和信息服务为核心,以农业信息化行业应用为突破口,首次在国际上系统试验了从IPv4到IPv6平滑过渡的可行方案并解决了IPv4与IPv6共存的世界性难题,首次在国内创造了绿色农业应用的服务典范,提升了互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建设的贡献。而且,从总体上来看,长沙IPv6示范网还是设备制造商和应用开发商自主研发,同时与运营商网络部署和设备升级改造、与新型行业应用需求紧密结合的成功合作的典范,有效推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整体发展。

长沙IPv6示范网,先行探索了中国从IPv4到IPv6的过渡之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网络升级和流程改造,长沙城域网实现了IPv6宽带接入业务的端到端流程穿越,这是国内商用现网中首次实现端到端的IPv6业务支撑,为基于IPv6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走向规模商用奠定了基础。IPv4和IPv6互通技术在长沙现网中的试验,作为国内首个现网中的成功案例,为解决下一代互联网演进中关键的业务和应用并存与过渡问题提供了先决条件,为我国互联网的平滑演进提供了技术参照。由于长沙IPv6示范网在国内首次系统完整地在现网验证了主流过渡技术部署的可行性试验的过渡技术包括双栈、IVI、VENO、GOGO6等,是全球首次在现网中对IPv6过渡技术进行系统性的全面试验),实现了IPv4和IPv6应用的互通,因而为制订网络和业务分阶段向下一代互联网平滑演进策略提供了依据。

由于采取了全产业链合作的模式,长沙IPv6示范网也为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整体发展树立了榜样。长沙IPv6示范网,是国内首次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完成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设备升级改造和现网商用部署,实现了端到端的IPv6网络、业务和流程改造,提供了商用宽带接入服务。在此过程中,产业链各个环节均得到了锻炼,取得了进步。其中,中国电信在湖南的工作和成绩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成为全球首家通过国际IPv6论坛的IPv6-enabled认证的运营商,为我国确立在全球下一代互联网版图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例如,基于中国电信在下一代互联网上体现出的实力,一些跨国企业主动联系中国电信希望得到IPv6VPN等服务,这成为我国电信企业参与下一代互联网国际市场竞争的有利条件。

在构建全国首个IPv6商用网的基础上,业务和应用的迁移也成功实现。一方面,湖南电信重点将现有自营业务向IPv6迁移,实现了湖南IDC承载IPv6应用服务能力及IPv6版互联星空·湖南站的上线;另一方面,以开发新型的IPv6示范应用为切入点,还首次开发了基于IPv6的物联网应用——湖南智能农业温室控制监控系统,不仅明显提升了农业效率,而且引发更多行业应用的转型,最终发挥了以应用带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作用。该系统实施后,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在黑龙江佳木斯建三江农业进行了复制推广;而在3G无线组网、全球眼视频监控、手机客户端等方面的完善,将促使该系统未来具备更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