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是IPv6应用成功的关键


现在互联网的运行是根据IPv4协议,全球可提供的IP地址大约有43亿个,估计在2011年将被分配完毕;而中国的情况更严峻,网民已突破9500万,但申请到的IPv4地址仅相当于美国两所大学的地址量。在这种情况下,联想、方正、首信、中国网通、中科院计算所等25家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成立“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化联盟”,以推广IPv6应用。

中关村管委会是这个产业化联盟的支持者,认为中关村拥有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基础与资源优势。据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产业处处长邵顺昌介绍,在这个联盟里,包括了整个产业的上、中、下游,“这将整合优势资源,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在邵顺昌看来,在产业链的上游,中关村科技园区拥有标准制定资源,信息产业部有关部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作为牵头单位,带动园区更多企业积极参与到这个标准的制定当中,其中清华比威的IPv6-QOS体系、天地互连的IPv6-ready测试体系、中科院计算所的IPv6移动体系已经成为中国标准的体系之一。

在产业中游,中国电信、铁通、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总部都在北京,中关村在这个领域占到很大的地域优势。

在产业链的下游,在应用开发资源方面,也聚集了天地互连等一批企业,它们在视频监控、视频多媒体点播、通信平台、综合业务平台等方面都推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IPv6要产业化,首先要有一个突破点。只有建设大规模的商业网,IPv6才有全面突破的可能性,大规模商用的关键在于找到应用,电信网中的应用宽带、无线)将会是突破点。”蒋林涛分析,目前“IPv6和IPv4的不兼容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蒋林涛认为,IPv6应用的关键是应该做一些IPv4尚未开发的,而不是把IPv4用的很广泛的业务进行简单地转换,应开发在IPv4上没有办法大规模应用的视频业务、会话业务,以及只有在IPv6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的家庭网络。

据了解,国际上IPv6的研究从1992年就开始了,中国的IPv6的研究也搞了很多年。中国很多的商业模式都是照搬国外的,但IPv6应用很可能先在中国形成,这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