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系统仿真

下面是进行系统仿真和统计分析的内容,图1、2是网络架构和结果。

2.1系统仿真

系统仿真的主要内容有:

(1)协议标准采用的是802.11b,同时针对L3切换做了相应的改进。

(2)由AP发送的beacon每秒一次,MN可以同时接收两个AP的beacon并进行分析。

(3)每个AP的覆盖范围是半径为200m的圆。网络结构如图1,采用自由空间信道。

(4)假设每个BSS内只有一个站正在通信则不会产生拥塞和碰撞的情况;再比较每个BSS有多个站在通信,则有可能产生拥塞的情况。

(5)切换条件是:曲线2大于曲线1一定值后切换,即NAP的功率值大于OAP一定门限后切换。

(6)注意的问题:标准里规定的不同的ESS的站只接收某一特定ESSID的信号,这就带来的问题,AP在跨越ESS漫游时,当切换条件到达时不能很好的搜索到更适合的AP。所以要将这部分协议做修改,即假设它时可以接收其他ESS的信号的。实际中ESS与子网前缀有着特定的关系,便于该站判定是否进行L3切换。

(7)无线信道的一些参数:传输速率主要用2Mbps,采用DQPSK的调制方式;后面还会用到其他的速率,1、5.5、11Mbps,这些都是802.11协议建议的数值,1Mbps采用DBPSK调制,5.5和11Mbps都采用CCK调制。

(8)WLAN的数据速率虽然很高,但在小区边界,实际只达到此速率的10%~50%。原因是边界的邻小区干扰严重,所以错误率高要不断重传,降低了速率。

图2详细说明如下:站的移动时间是30min(横轴)。曲线3是OAP与移动站的距离,曲线1是移动站接收到的OAP信号功率值,从虚线处可以看出,距离最小时功率达到最大;曲线4是NAP与移动站的距离,曲线2是移动站接收到的NAP的信号功率值。在点划线处开始切换,之所以没有在曲线1和曲线2的交点处开始切换是为了防止乒乓效应。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