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命令之vmstat


vmstat是一个很全面的性能分析工具,可以观察到系统的进程状态、内存使用、虚拟内存使用、磁盘的IO、中断、上下文切换、CPU使用等。对于 Linux 的性能分析,
100%理解 vmstat 输出内容的含义,并能灵活应用,那对系统性能分析的能力就算是基本掌握了。
vmstat命令是最常见的Linux/Unix监控工具,可以展现给定时间间隔的服务器的状态值,包括服务器的CPU使用率,内存使用,虚拟内存交换情况,IO读写情况。这个命令是我查看Linux/Unix最喜爱的命令,
一个是Linux/Unix都支持,二是相比top,我可以看到整个机器的CPU,内存,IO的使用情况,而不是单单看到各个进程的CPU使用率和内存使用率(使用场景不一样)。

一般vmstat工具的使用是通过两个数字参数来完成的,第一个参数是采样的时间间隔数,单位是秒,第二个参数是采样的次数,如:# vmstat 2 1
vmstat的输出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VM MODE (普通选项)
(2)、DISK MODE(-d选项)
(3)、DISK PARTITION MODE(-p选项)
(4)、SLAB MODE (-m选项)

对输出解释如下:
  1)procs
  a.r列表示运行和等待CPU时间片的进程数,这个值如果长期大于系统CPU个数,就说明CPU资源不足,可以考虑增加CPU;
  b.b列表示在等待资源的进程数,比如正在等待I/O或者内存交换等。
  2)memory
  a、swpd列表示切换到内存交换区的内存数量(以KB为单位)。如果swpd的值不为0或者比较大,而且si、so的值长期为0,那么这种情况一般不用担心,不会影响系统性能;
  b、free列表示当前空闲的物理内存数量(以KB为单位);
  c、buff列表示buffers cache的内存数量,一般对块设备的读写才需要缓冲;
作为buff 作为buffer cache的内存数量,一般对块设备的读写才需要缓冲。
  d、cache列表示page cached的内存数量,一般作文件系统的cached,频繁访问的文件都会被cached。如果cached值较大,就说明cached文件数较多。如果此时IO中的bi比较小,就说明文件系统效率比较好。
作为page cache的内存数量,一般作为文件系统的cache,如果cache较大,说明用到cache的文件较多,如果此时IO中bi比较小,说明文件系统效率比较好。
  3)swap
  a、si列表示由磁盘调入内存,也就是内存进入内存交换区的数量;
  b、so列表示由内存调入磁盘,也就是内存交换区进入内存的数量
  c、一般情况下,si、so的值都为0,如果si、so的值长期不为0,则表示系统内存不足,需要考虑是否增加系统内存
  4)IO
  a、bi列表示从块设备读入的数据总量(即读磁盘,单位KB/秒)
  b、bo列表示写入到块设备的数据总量(即写磁盘,单位KB/秒)
  这里设置的bi+bo参考值为1000,如果超过1000,而且wa值比较大,则表示系统磁盘IO性能瓶颈。
  5)system
  a、in列表示在某一时间间隔中观察到的每秒设备中断数;
  b、cs列表示每秒产生的上下文切换次数。
  上面这两个值越大,会看到内核消耗的CPU时间就越多。
  6)CPU
  a、us列显示了用户进程消耗CPU的时间百分比。us的值比较高时,说明用户进程消耗的CPU时间多,如果长期大于50%,需要考虑优化程序啥的。
  b、sy列显示了内核进程消耗CPU的时间百分比。sy的值比较高时,就说明内核消耗的CPU时间多;如果us+sy超过80%,就说明CPU的资源存在不足。
  c、id列显示了CPU处在空闲状态的时间百分比;
  d、wa列表示IO等待所占的CPU时间百分比。wa值越高,说明IO等待越严重。如果wa值超过20%,说明IO等待严重。
  e、st列一般不关注,虚拟机占用的时间百分比。 (Linux 2.6.11)

r 表示运行队列(就是说多少个进程真的分配到CPU),我测试的服务器目前CPU比较空闲,没什么程序在跑,当这个值超过了CPU数目,就会出现CPU瓶颈了。这个也和top的负载有关系,一般负载超过了3就比较高,超过了5就高,超过了10就不正常了,服务器的状态很危险。top的负载类似每秒的运行队列。如果运行队列过大,表示你的CPU很繁忙,一般会造成CPU使用率很高。
b 表示阻塞的进程,这个不多说,进程阻塞,大家懂的。
swpd 虚拟内存已使用的大小,如果大于0,表示你的机器物理内存不足了,如果不是程序内存泄露的原因,那么你该升级内存了或者把耗内存的任务迁移到其他机器。
free 空闲的物理内存的大小,我的机器内存总共8G,剩余3415M。
buff Linux/Unix系统是用来存储,目录里面有什么内容,权限等的缓存,我本机大概占用300多M
cache cache直接用来记忆我们打开的文件,给文件做缓冲,我本机大概占用300多M(这里是Linux/Unix的聪明之处,把空闲的物理内存的一部分拿来做文件和目录的缓存,是为了提高 程序执行的性能,当程序使用内存时,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使用。)
si 每秒从磁盘读入虚拟内存的大小,如果这个值大于0,表示物理内存不够用或者内存泄露了,要查找耗内存进程解决掉。我的机器内存充裕,一切正常。
so 每秒虚拟内存写入磁盘的大小,如果这个值大于0,同上。
bi 块设备每秒接收的块数量,这里的块设备是指系统上所有的磁盘和其他块设备,默认块大小是1024byte,我本机上没什么IO操作,所以一直是0,但是我曾在处理拷贝大量数据(2-3T)的机器上看过可以达到140000/s,磁盘写入速度差不多140M每秒
bo 块设备每秒发送的块数量,例如我们读取文件,bo就要大于0。bi和bo一般都要接近0,不然就是IO过于频繁,需要调整。
in 每秒CPU的中断次数,包括时间中断
cs 每秒上下文切换次数,例如我们调用系统函数,就要进行上下文切换,线程的切换,也要进程上下文切换,这个值要越小越好,太大了,要考虑调低线程或者进程的数目,例如在apache和nginx这种web服务器中,我们一般做性能测试时会进行几千并发甚至几万并发的测试,选择web服务器的进程可以由进程或者线程的峰值一直下调,压测,直到cs到一个比较小的值,这个进程和线程数就是比较合适的值了。系统调用也是,每次调用系统函数,我们的代码就会进入内核空间,导致上下文切换,这个是很耗资源,也要尽量避免频繁调用系统函数。上下文切换次数过多表示你的CPU大部分浪费在上下文切换,导致CPU干正经事的时间少了,CPU没有充分利用,是不可取的。
us 用户CPU时间,我曾经在一个做加密解密很频繁的服务器上,可以看到us接近100,r运行队列达到80(机器在做压力测试,性能表现不佳)。
sy 系统CPU时间,如果太高,表示系统调用时间长,例如是IO操作频繁。
id 空闲 CPU时间,一般来说,id + us + sy = 100,一般我认为id是空闲CPU使用率,us是用户CPU使用率,sy是系统CPU使用率。
wt 等待IO CPU时间。

样例:
[root@localhost ~]# vmstat -f -f 显示自开机以来forks的总数,包括fork、vfork和clone system calls,总数和tasks创建的数量是一致的。
[root@localhost ~]# vmstat -a -a 显示 活动(active)和 非活动(inactive)的内存。
[root@rac01 ~]# vmstat -s -s 显示各种事件计数器表和内存统计信息
[root@rac01 ~]# vmstat -d -d 显示磁盘数据(disk statistics)
[root@rac01 ~]# vmstat -D -D 显示磁盘统计表(disk table)
[root@rac01 ~]# vmstat -p /dev/sda2 2 -p 分区 显示磁盘分区数据
[root@rac01 ~]# vmstat -S k 2 -S 单位
k:1000
K:1024 (默认为K)
m:1000000
M:1048576
比较:k和K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