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编程环境搭建


终于搭建好了板子上的linux驱动开发环境,不容易呀,做个笔记。

首先搭建PC上的编译环境,因为编译的驱动是在板子上运行的,第一步当然需要安装交叉编译器,即arm-none-linux-gnueabi-gcc等或者是arm-linux-gcc等。其实比较简单,可以从网上下载或者光盘中得到,给出一个网址 点击这里

对照第一个来就对了,得到编译器的包后拷贝到/usr/loca/ 解压缩,关键的步骤是设置环境变量,即使其他程序能找到arm gcc,有好几方式设置环境变量:

(1) 用文本编辑器打开/etc/profile

在最后面加上

ARM_PATH=/usr/local/arm-2009q1/bin/    #(这个是你编译器的路径)

PATH=$ARM_PATH/bin:$PATH

export ARM_PATH

需要注销重新登录

(2)修改.bashrc文件  

这种方法更为安全,它可以把使用这些环境变量的权限控制到用户级别,如果你需要给某个用户权限使用这些环境变量,你只需要修改其个人用户主目录下的.bashrc文件就可以了。

加的东西和上面一样

也需要注销重新登录,生效。

(3)本人用的是第三种方法

打开/etc/environment 在最后一项添加:/usr/local/arm-2009q1/bin/  各项间以:分隔,还是注销重新登录。

试验一下,在终端中输入arm- 然后tab键,如果能补全就ok了。

编译器装好了,下一步就应该是目标机的库环境,因为最终驱动是运行在板子上,所以需要有板子的linux内核代码,构建库。板子是借同事的TQ2440,从天嵌论坛上下载内核源代码,放在/usr/src 目录下解压后进入代码目录,这里需要敲三个命令:

make oldconfig;

make prepare

这个时候可能会提示出错,找不到arm-linux-gcc, 如果安装的是arm-none-linux-gnueabi-gcc的话 需要修改内核源码目录下的Makefile 中的

CROSS_COMPILE = arm-linux-  改成

CROSS_COMPILE = arm-none-linux-gnueabi 即可。

最后 make scripts/

这样编译环境就搭建好了,接下来就是测试一下,把《linux设备驱动程序》中的hello 程序拿来用,修改Makefile

ifneq ($(KERNELRELEASE),)

# call from kernel build system

obj-m := hello.o

else

KERNELDIR ?= /usr/src/linux-2.6.30.4/

#KERNELDIR ?= /lib/modules/$(shell uname -r)/build

PWD      := $(shell pwd)

default:

$(MAKE) -C $(KERNELDIR) M=$(PWD) modules

endif

clean:

rm -rf *.o *~core .depend .*.cmd *.ko *.mod.c .tmp_versions

红色标起来的地方就是以前编写本机驱动需要调库的路径,现在改成板上内核源码路径。

#make

得到hello.ko

  • 1
  • 2
  • 下一页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