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小结:回顾Linux初学阶段的感受


  连着写了几篇Linux的文章,虽然是面对初学者的,但是我感觉收获还是很大。从安装前的准备到系统安装再到装上了某些应用,心情真是不一样。起初只是知道Linux是个操作系统,在校园里面接触过,而且那个时候还没有桌面版的,都是通过命令行进行各种操作,自从出了校门,我也和Linux说拜拜了!也更不知道Linux和我们常用的windows有什么区别,到现在已经能够比较熟练的使用这个系统,那么就来写写我平时学习和写文章的一些感受吧。

1. 《初出茅庐:安装Linux系统前的准备工作》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很不安,因为不知从何着手。习惯使用windows,即使系统崩溃了,我们通过系统安装盘格式化一下,然后安装各种驱动和平时所需的各种应用,2个小时左右,崩溃的系统就再次跑起来了。而且在安装的过程中,也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每到一步都会有提示,按照说明一步步的进行,没有困难很顺利就会搞定。再者如果我们用ghost来还原系统,那简直更快了,告别2个小时,20分钟就完全搞定。

  当我在装Linux系统前,可就没有那么轻松了,翻阅书籍,查看网上资料,生怕给以前的系统弄坏,耽误我的工作。后来得知在一台机器上装两个操作系统可以通过装虚拟机和分配不同分区的方法实现。对于新手来说,安装虚拟机也是一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同时还要想的远一些,卸载的问题,是否需要什么特殊的工具卸载?如果卸载不彻底会对以后的使用有什么影响,以及在下载软件时,该版本的虚拟机是否适合你现在的机器硬件配置等等。如果是通过分配不同分区的方法进行安装的话,就省去了安装虚拟机的麻烦过程。但是你需要事前了解这么几个概念,比如:主分区(primary-partition),扩展分区(entended--partition)以及逻辑分区(logical-partition)等等。如果这些概念不清楚的话,很可能在安装的过程中覆盖以前的系统,那就得不偿失了。

  小贴士:

  格式化这一概念原只应用于电脑硬盘,随着电子产品不断发展,很多存储器都用到了“格式化”这一名词,狭义的理解,就等于数据清零,删掉存储器内的所有数据,并将存储器恢复到初始状态。

  硬盘必须先经过分区才能使用,磁盘经过分区之后,下一个步骤就是要对硬盘进行高级格式化(FORMAT)的工作,硬盘都必须格式化才能使用。

  在Windows和DOS操作系统下,都有格式化Format的程序,不过,一旦进行格式化硬盘的工作,硬盘中的数据可是会全部不见喔!所以进行这个动作前,先确定磁盘中的数据是否还有需要,如果是的话先另行备份吧。

  低级格式化就是将空白的磁盘划分出柱面和磁道,再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又划分出标识部分ID、间隔区GAP和数据区DATA等。可见,低级格式化是高级格式化之前的一件工作,它只能够在DOS环境来完成。而且低级格式化只能针对一块硬盘而不能支持单独的某一个分区。每块硬盘在出厂时,已由硬盘生产商进行低级格式化,因此通常使用者无需再进行低级格式化操作。其实,我们对一张软盘进行的全面格式化就是一种低级格式化。

  需要指出的是,低级格式化是一种损耗性操作,其对硬盘寿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高级格式化就是清除硬盘上的数据、生成引导区信息、初始化FAT表、标注逻辑坏道等。

  Linux 下的格式化

  Linux 下有图形界面的格式化工具: Gparted,推荐新手使用,界面直观,操作方便。

  Ubuntu/Debian 用户可以用:apt-get install gparted 来安装它。

  另外,Linux 下的格式化命令是 mkfs.[文件系统]

  举例说明:如果要把 /dev/sda1 格式化为 Ext3 文件系统,就输入

  mkfs.ext3 /dev/sda1 即可完成格式化。其他操作与此相似,都是 mkfs.[文件系统] [分区] 。

  • 1
  • 2
  • 3
  • 下一页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