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1986年--2004年初)(1)


1. 1986年,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实施的国际联网项目--中国学术网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简称CANET)启动,其合作伙伴是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University of Karlsruhe)。

2. 1987年9月,CANET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9月14日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这封电子邮件是通过意大利公用分组网ITAPAC设在北京侧的PAD机,经由意大利ITAPAC和德国DATEX―P分组网,实现了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连接,通信速率最初为300bps。

3. 1988年初,中国第一个X.25分组交换网CNPAC建成,当时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武汉、成都、南京、深圳等城市。

4. 1988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网采用胡道元教授从加拿大UBC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引进的采用X400协议的电子邮件软件包,通过X.25网与加拿大UBC大学相连,开通了电子邮件应用。

5. 1988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X.25协议使该单位的DECnet成为西欧中心DECnet的延伸,实现了计算机国际远程连网以及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

6. 1989年5月,中国研究网CRN)通过当时邮电部的X.25试验网CNPAC)实现了与德国研究网DFN)的互连。CRN的成员包括:位于北京的电子部第15研究所和电子部电子科学研究院、位于成都的电子部第30研究所、位于石家庄的电子部第54研究所、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位于南京的东南大学等单位。CRN提供符合X.400MHS)标准的电子邮件、符合FTAM标准的文件传送、符合X.500标准的目录服务等功能,并能够通过德国DFN的网关与Internet沟通。

7. 1989年10月,国家计委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项目--国内命名为: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世界银行命名为: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简称NCFC)正式立项,11月,该项目正式启动。NCFC是由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中的一个高技术信息基础设施项目,由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教委配套投资和支持。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实施。当时立项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科院三个单位的合作,搞好NCFC主干网和三个院校网的建设。

8. 1990年11月28日,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SRI-NIC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从此中国的网络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由于当时中国尚未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联接,中国CN顶级域名服务器暂时建在了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

9. 1991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DECNET协议,以X.25方式连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LIVEMORE实验室,并开通电子邮件应用。

10. 1992年6月,在日本神户举行的INET’92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钱华林研究员约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际联网部负责人,第一次正式讨论中国连入Internet的问题,但被告知,由于网上有很多美国的政府机构,中国接入Internet有政治障碍。

11. 1992年 12月底,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中国第一个采用TCP/IP体系结构的校园网,主干网首次成功采用FDDI技术,在网络规模、技术水平以及网络应用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12. 1992年底,NCFC工程的院校网,即中科院院网CASNET,连接了中关村地区三十多个研究所及三里河中科院院部)、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和北京大学校园网PUNET)全部完成建设。

13. 1993年3月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租用AT&T公司的国际卫星信道接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专线正式开通。专线开通后,美国政府以Internet上有许多科技信息和其它各种资源,不能让社会主义国家接入为由,只允许这条专线进入美国能源网而不能连接到其它地方。尽管如此,这条专线仍是中国部分连入Internet的第一根专线。专线开通后,国家基金委大力配合并投资30万元,使各个学科的重大课题负责人能够拨号连入高能所的这根专线,几百名科学家得以在国内使用电子邮件。

14. 1993年3月12日,朱镕基副总理主持会议,提出和部署建设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简称金桥工程)。

15. 1993年4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召集在京部分网络专家调查了各国的域名体系,提出并确定了中国的域名体系。

16. 1993年6月,NCFC专家们在INET’93会议上利用各种机会重申了中国连入Internet的要求,且就此问题与国际Internet界人士进行商议。INET’93会议后,钱华林研究员参加了CCIRN(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Intercontinental Research Networking)会议,其中一项议程专门讨论中国连入Internet的问题,获得大部分到会人员的支持。这次会议对中国能够最终真正连入Internet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7. 1993年8月27日,李鹏总理批准使用300万美元总理预备费支持启动金桥前期工程建设。

18. 1993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任主席。

19. 1993年12月,NCFC主干网工程完工,采用高速光缆和路由器将三个院校网互连。

20. 1994年4月初,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代表中方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重申连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认可。

21. 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此事被中国新闻界评为1994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被国家统计公报列为中国1994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22. 199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中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 in China"。此后,该栏目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窗》。

23. 1994年5月21日,在钱天白教授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协助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由钱天白、钱华林分别担任中国CN域名的行政联络员和技术联络员。

24. 1994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曙光BBS站,这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个BBS站。

25. 1994年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各部委、各省市明传发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三金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明电[1994]18号)》,"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工程。自此,金桥前期工程建设全面展开。

26. 1994年6月28日,在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的大力协助下,北京化工大学开通了与Internet相连接的试运行专线。

27. 1994年7月初,由清华大学等六所高校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试验网开通,该网络采用IP/x.25技术,连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等五所城市,并通过NCFC的国际出口与Internet互联,成为运行TCP/IP协议的计算机互联网络。

28. 1994年8月,由国家计委投资,国家教委主持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正式立项。该项目的目标是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校园间的计算机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并与国际学术计算机网络互联,建立功能齐全的网络管理系统。

29. 1994年9月,邮电部电信总局与美国商务部签订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协议中规定电信总局将通过美国Sprint公司开通2条64K专线一条在北京,另一条在上海)。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的建设开始启动。

30. 1994年11月,由NCFC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办的亚太网络工作组APNG)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是国际Internet界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亚太地区年会。

31. 1995年1月,邮电部电信总局分别在北京、上海设立的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美国的64K专线开通,并且通过电话网、DDN专线以及X.25网等方式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

32. 1995年1月,由国家教委主管主办的《神州学人》杂志,经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进入Internet,向广大在外留学人员及时传递新闻和信息,成为中国第一份中文电子杂志。

33. 1995年3月,中国科学院完成上海、合肥、武汉、南京四个分院的远程连接使用IP/X.25技术),开始了将Internet向全国扩展的第一步。

34. 1995年3月,清华大学李星教授第一次当选亚太网络信息中心APNIC)执行委员会委员。

35. 1995年4月,中国科学院启动京外单位联网工程简称"百所联网"工程)。其目标是在北京地区已经入网的30多个研究所的基础上把网络扩展到全国24个城市,实现国内各学术机构的计算机互联并和Internet相连。在此基础上,网络不断扩展,逐步连接了中国科学院以外的一批科研院所和科技单位,成为一个面向科技用户、科技管理部门及与科技有关的政府部门服务的全国性网络,并改名为"中国科技网"CSTNet)。

36. 1995年5月,中国电信开始筹建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

37. 1995年7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一条接连美国的128K国际专线开通;连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沈阳、西安、武汉、成都八个城市的CERNET主干网DDN信道同时开通,当时的速率为64Kbps;并实现与NCFC互联。

38. 1995年8月,金桥工程初步建成,在24省市开通联网卫星网),并与国际网络实现互联。

39. 1995年12月,中科院百所联网工程完成。

40. 1995年12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建设完成,该工程由中国自行设计、建设。

41. 1996年1月13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任领导小组组长。原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办公室改为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42. 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

43. 1996年2月1日,国务院第195号令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44. 1996年2月27日,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正式成立。

45. 1996年3月,清华大学提交的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中文编码的汉字统一传输标准被IETF通过为RFC1922,成为中国国内第一个被认可为RFC文件的提交协议。

46. 1996年4月9日,邮电部发布《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47. 1996年6月3日,电子工业部作出《关于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的有关决定》,将"金桥网"命名为"中国金桥信息网",授权吉通通信有限公司为中国金桥信息网的互联单位,负责互联网内接入单位和用户的联网管理,并为其提供服务。

48. 1996年7月,国务院信息办组织有关部门的多名专家对国家四大互联网络和近30家ISP的技术设施和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对网络管理的规范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49. 1996年9月6日,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连入美国的256K专线正式开通。中国金桥信息网宣布开始提供Internet服务,主要提供专线集团用户的接入和个人用户的单点上网服务。

50. 1996年9月22日,全国第一个城域网--上海热线正式开通试运行,标志着作为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的上海公共信息网正式建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