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om已成上一代企业


说实话,当我看到3Com被出卖给了贝恩资本和华为时,是颇有些伤感的。不过这事也促使我想搞清楚,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的上一代企业都有着差不多的下场?

想一想,可以被列入上一代企业的网络技术公司有哪些?3Com、Novell、Palm、Ciena、Cascade、Ascend、新桥等都赫然在列。我们知道,其中有些公司已被收购,有些虽然还在生存,但却举步维艰。对于它们全体来说,它们的时代已是日薄西山了。

类似的伤感剧在计算机领域也在上演:Burroughs、Univac、NCR、Control Data、Amdahl、DEC、Compaq、Honeywell……

我的朋友Clay Christensen来自哈佛商学院,上周到我们麻省这儿做了一回客座教授,我们也谈论了这个话题。“哈佛与麻省的学生有何差别?麻省的学生脑子好使;而哈佛的学生发型很棒。”)我向他提到,3Com的每一任CEO都是我的好朋友,而且个个看上去都是很称职的经理人,那么是不是有什么厄运、恶业缠身,或者管理不善而导致曾经一度辉煌的网络技术公司走上了末路呢?

是不是说,它们从技术专家领军的公司转变成了以财务状况持续向好为目标的公司,所以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

Clay的回答是:准确地说,正是因为它们必须良好地运营,所以它们才失败了。一般来说,通过内生增长,一家企业顶多能够连续十年实现赢利增长,而资本市场却会要求它们继续增长,要求有赢利的增长,并且会惩罚那些不再增长的公司。

正因为它们必须良好运营,所以它们往往会在看到新技术的曙光之前,不得不忍痛放弃那些可能带来突破性发展潜力的新的技术理念。

还有什么答案呢?管理较差?设立了独立的子公司与母公司竞争?大部分公司一旦发现内生增长放缓,便会开始改组财务结构,收购有快速发展轨迹的企业,希望这些企业能够带来增强的发展动力。

这种做法一般会收到一定的短期效果,然后当被收购的新兴企业也开始发旧之后,整件事情就会像吹涨的泡沫一样破裂。有何凭证?看看朗讯和北电网络做过的所有收购便知。

3Com也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它收购了Tipping Point,一家年轻有为的安全融合网络厂商;它还通过其合资子公司华为3Com,买进了2%的华为股份。但是到头来,它还是不得不认输,把自己卖给了贝恩资本和华为。

在美国企业界,要想让一家处在螺旋式下降通道中的企业再调头向上,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而3Com似乎已经处在了永久性的螺旋式下降通道中。要让它再有出头之日,大概只有挥舞魔棒的神奇小子才能办得到吧。

是的,3Com会有一段被私人持有的闲暇时光;是的,它会缩减成本,理顺组织结构,并试着留住自己那些因为情绪消沉而开始叛逃的客户。

大多数私募公司在向科技公司挥舞它们的魔棒时很容易踌躇满志,而该科技公司的客户们却会由于久等不来他们以为很快会来的产品更新而转投他人怀抱。

在某些情形下,像3Com这样健壮的公司被转让,应该会让较年轻的风险投资公司更容易获得成功——除非它们根本不行。假如你戴的是达尔文式的帽子,你或许会争辩道,这些上一代公司之所以能够幸存,是因为它们的有经验的经理人在为新的一天而战——在一家新公司里,他们所带来的同样高品质的管理水平能够确保其新的老板也会成为一代奇迹。

相关文章】

  • 华为收购3Com:杀入美国市场入门费
  • 华为:我们100%是私企 购3Com不影响美国安全
  • 华为并购3Com将受到美财政部“最严格”审查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