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I悄然布局产业化 借政府采购起步9省拿单


“标准就是英特尔、飞利浦等欧美企业的命根子,触动他们这块利益无异于虎口拔牙,我们过去三年的努力有些壮烈。”回顾WAPI的艰辛历程,WAPI产业联盟副秘书长秦志强不无感慨。
今年6月,在IEEE召开的WAPI申请国际标准的投票结果分析会上,WAPI代表团愤然离席,WAPI成为国际标准的前景日益黯淡。
然而,WAPI产业联盟并没有放弃,他们开始悄然布局产业化。“把WAPI做成市场事实,比单纯追求国际标准来得实际。”秦志强说。
被堵死的标准之路
2003年5月,信息产业部宣布由西电捷通等研发的WAPI标准为国家标准。2004年4月,在中美商贸联委会上,由于802.11i相关企业通过美国政府施压,WAPI在中国市场被延期执行,众多厂家在观望之后转向英特尔主导的Wi-Fi。
然而WAPI并没有放弃冲击国际标准的道路,2005年下半年他们寻求与802.11i技术合并,但因利益原因不了了之。2005年10月,802.11i与WAPI技术同时进入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快速投票流程,双方进入针锋相对的竞争阶段。
在欧美企业拥有绝对话语权和投票权的IEEE中,WAPI的劣势不言而喻。2006年3月6日,投票结束,30个国家成员体对WAPI投票,其中赞成票八张;31个国家成员体对11i投票,赞成票24张。
2006年6月6日,在布拉格举行的802.11i与WAPI投票分析组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不被允许阐述自己观点,最终WAPI愤然退出会议,WAPI的标准之路基本告败。
对于WAPI国际化道路的失败,有电信专家曾表示,WAPI单方面向国内11家厂商开放技术以及在国内市场强制执行的做法“固步自封”,显然无法获得国外同行的支持。
负责制订标准的IEEE-SA董事会主席蒂文·米尔斯也曾表示:“WAPI还是把精力放在了抱怨投票过程上,他们再次失去了就两项安全增补技术的优势进行建设性谈话的宝贵机会。”
借政府采购起步
虽然在国际标准的道路上愈趋愈远,但是WAPI依然在各部委的支持下迈出了产业化的第一步——政府采购。
2005年12月30日,中国政府发布一项政府采购意见,要求政府部门采购无线局域网产品时优先考虑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产品,包括计算机、打印机、通信设备、复印机和投影仪,这对核心成员开始产生离心力的WAPI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历经10年时间投资超过10亿元的WAPI已经丧失了近两年宝贵的产业化时间,等他们2006年3月在北京成立26家企业参与的产业联盟时,国内的无线局域网市场已经是Wi-Fi的天下。
秦志强告诉记者,在政府采购法令出台以后,联盟内的成员企业迄今已经签署了数十个政府订单,分别来自9个不同省市。
接下来WAPI瞄准了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政府采购。有消息称,中国移动对2008年奥运会无线网络技术的遴选中,802.11i却因为安全漏洞面临出局的危险。虽然对WAPI的测试结果仍未公布,但是中国移动有关人士表示,“802.11i出现的问题WAPI能够解决,它被选中的机会不小。”
与此同时,WAPI的整体产业链条已基本打造完成,今年10月高交会期间就展示了从芯片、终端产品、标准平台检测设备的全线产品,以及基于WAPI平台的无线视频监控和音视频传输应用产品。
为了解决符合WAPI标准的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及互操作问题,方正还投资3087万元在北京建设了符合WAPI标准的多厂商多产品互操作检测平台,目前这一平台已开始使用。
走向家庭市场
然而政府采购的规模毕竟太小,WAPI要想真正产业化就必须走出政府的温室。
在深圳高交会期间,WAPI与深圳会展中心、赛尔网络以及E家佳联盟签署了合作协议。
“赛尔网络是做校园网的,是公共基础的网络的项目;E家佳是做家庭网络的,针对个人项目比较多。”秦志强表示,“我们想给大家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不只做政府采购的,非政府采购的领域我们也有这样的能力。”
在非政府领域,WAPI主打的依然是“安全牌”。此外有消息人士透露,WAPI的优势还在于成本的降低,降低幅度将在30%以上,这开始为一些笔记本厂商所接受。
12月初,索尼中国公司的网站上发出消息,索尼将在中国市场推出5款WAPI笔记本电脑。联想、方正等今年也都推出相应产品。
然而记者了解到,这些笔记本厂商在使用WAPI技术上都还处于尝试状态。索尼中国有关人士就表示,“我们的产品还同时兼容国际通行标准IEEE 802.11b(最大速率11Mb/s)和IEEE 802.11a/g(最大速率54Mb/s)无线上网标准,这既可以考虑到政府采购,又可以解决漫游问题,一举两得。”
“索尼、方正的WAPI笔记本对我们来说是个好的开始,我们可以通过兼容的方式来进入本来被英特尔牢牢把握的市场。”秦志强说。此外,通过与海尔领导的E家佳的合作,WAPI开始进入消费类电子领域。
秦志强乐观地表示,不管国际标准怎样,“占领了规模最大的中国市场,我们的标准自然就成为了国际标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