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培训市场加速洗牌 品牌化生存(1)


近10年来,我国IT业一直以年平均30%的速度高速发展,形成了庞大的IT人才需求。同时,随着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着管理化变革的需要,非IT企业对IT人才的需求量迅增。另外就业压力加大,也刺激了IT培训需求的释放。赛迪顾问报告显示,2005年IT培训规模达到了27.85亿元,同比增长了31%;2006年上半年中国IT培训市场迅猛发展,同比增长达到了33.9%,总体规模达到了15.29亿元。
IT培训市场的迅猛增长,推动IT职业教育机构的迅猛发展,据统计,到目前全国IT教育机构有几万家。其中,看好中国巨大的培训市场需求,外资培训机构纷纷登陆,其先进的培训理念以及国际化的视野,给国内的培训机构带来了巨大压力,众多IT培训机构抢占市场,国内培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竞争的升级,使优胜劣汰效应凸现。以北京为例,在高峰时期大大小小IT培训机构数量上万。而经过这几年的充分竞争发展,一大批中小培训品牌开始逐渐从市场上消失。专家指出,IT培训产业是随着IT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其产业化发展而兴起并发展起来的:其最早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整个教育培训市场处在一个卖方市场的阶段,很多人参加IT培训是为了了解计算机、会用计算机,IT培训处在一种计算机扫盲的阶段。到了94年,一方面人们掌握了更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另一方面以微软为代表的厂商认证登陆中国,结果是厂商的培训认证大行其道。而真正意义上的IT职业教育是从2002年开始的,北大青鸟、清华IT等知名IT培训品牌都是在这阶段得到了迅猛成长。
清华IT学习认证中心主任孙元凯认为,随着IT职业培训的兴起,消费者对于IT培训的考虑,从技术本身转到了IT能否给其工作和生活带来实际作用这个角度,即逐渐转到了职业应用、岗位应用需求的角度,因此在培训需求上日益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这对教育培训机构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只是简单的教授课程,而是要不断的投入资金、人力、物力,对教育市场进行研究,去了解用户的需求,再进行研发,开发出更多满足用户需求的知识与技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的作坊式的培训机构,很难承受或者负担起这样一个经济投入和人力资源的投入,结果是产品缺乏特色、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和用户的需求,于是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淡出市场,而强者恒强,整个市场形成了几大品牌主导的格局。
两大阵营格局初现
与欧美相比,国内IT职业培训起步较晚,对培训机构而言,一开始就面临发展路径的选择:是引入外来模式还是自主创新。不同的模式选择,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而以雄厚的师资实力与丰富的品牌内涵,北大青鸟与清华IT正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并形成了国内IT培训的两大阵营。
北大青鸟通过与印度知名的培训机构APTECH合作,融入世界一流IT培训机构印度APTECH公司的成功职业教育经验,首次将印度“软件蓝领”的培养模式全面引入中国,使“职业导向”的教育理念在IT培训行业深入人心,开启了国内外强强合作的先河。而清华IT则结合中国IT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IT企业的用人需求,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提出了“T”型人才培养计划。所谓“T型人才”培养理念,即以培养“宽泛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深入的技术技能+精准娴熟的实践经验”的人才为目标。这种人才无论在理论知识架构、岗位工作技能,还是项目的实践操作上,都会成为企业的“多面手”,从而满足企业对于一专多能的实战型人才的需求。
专家认为,外来模式与本土模式各有特色。外来模式在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尤其在品牌连锁运营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方面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但其是以国外用人机构用人准则为标准去判断IT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国内IT业需求尚存在一定差距。以印度模式为例,其主要培养目标是软件“蓝领”,这是与其强大的、流水线运作的软件外包产业相适应的,而在我国,IT软件企业规模基本在100人下,为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更多需要的是能独当全面的高端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一专多能就成为我国IT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清华IT提出的T型模式,其特色与优势正在于此;而与此同时,与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的外来模式相比,本土模式在管理、运营等方面也还有一段路要走。 


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