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男重回华为,真相到底为何?(1)


看过一个美国电影,讲的是一个老人与一个小孩的故事。老人被坏人杀死之前,跟这个孩子说:“记住,如果你碰到一个寻找‘真相’的人,你才能跟他走。”之后在来办案的警察、法医等人中,躲起来的小孩终于听到一个人嘴里说出“Truth”这个词,于是,他跟踪他的车,找到了这个试图发掘真相的人。

接下来的是个沉重的话题,所以,才想以一个轻松的故事开头。

真相,在李一男回归华为这个故事中,真相扑朔迷离。

2006年9月11日,李一男重返华为,这距离他的出走已经为时6年。回归后的李一男职务为副总裁兼首席电信科学家,掌管华为战略与市场部。李一男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自加入华为开始便以火箭般的速度升迁,迅速成为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为此一度有“任正非接班人”之称。2000年李一男离开华为创办港湾网络,初期的两年港湾业务飞速发展。而后,港湾与华为的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公司开始出现危机。2006年6月,华为完成对港湾网络的收购,李一男的去向引起外界极大关注。直至9月,李一男被证实回归华为。

在港湾遭遇收编之后,李一男面对老东家能够打出的牌已经越来越少,实质上已经堕入“囚徒困境”的博弈迷局;而以“惨胜如败”来表明自己心迹的任正非,在面对自己昔日爱将的时候,又何尝不是面临两难境地呢?

寻找真相

李一男回归华为是一件客观事实,但是,为什么回去?是履行华为收购港湾资产协议的举动,还是任正非、李一男经过彻夜长谈而达成了共创美好明天的共识?除了他们自己,没人知道。

无论是华为,还是原来的港湾,都不是上市公司,没有向公众披露收购细节以及发展规划的责任和义务。所有媒体铺天盖地的声音都是猜测和评论,没有人了解真相,但都在种种猜测中试图寻找真相。

以下叙述如果能称得上真相,至少可以为“华为—港湾真相”的拼图填上一角。

真相之一:

股权得以兑现

一位港湾的元老,在港湾被收购之前离职,现在已成自由人。他在港湾初创之际就追随李一男来到港湾,在分配期权时,他用0.01美元/股购买了100万内部股。他一直对港湾充满期待并努力工作,虽然工作中多次面对李一男的诘难,他尚能理解,因为企业要发展嘛,诸多事情都要快速而且有序地发展。偶尔的抱怨虽有,但他仍尽心尽力为港湾忙活。

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上半年,随着李一男将全部重心转移到港湾上市的运作,他的乐观也达到顶点。某次碰面,他兴高采烈,对未来充满了热切的憧憬。在他的预期中,港湾上市的话,如果达到1美元/股,他的收入就会翻100倍。而如果港湾上市,以当时的势头绝不止这个价,乐观一点,按10美元/股计算,哦,他已经不想算,只想乐了。他想象着自己由此可以退休了,可以按自己梦想的那样,过上云游四海的生活,焉能不乐?

然而,华为伸了一下脚,港湾上市的梦由此划上了句号,他也由兴奋转成消沉。也许是在华为和港湾都呆得太久,太了解双方了,他敏锐地嗅出了什么,就在华为收购港湾前不久,他辞职离开港湾。在走的时候,他拿到了部分兑现股权。因为没有上市,按当初的承诺,他拿到0.05美元/股的退股价,增值5倍。

时至今日,在他赋闲在家的某一天,他接到人称“大内总管”、负责财务的港湾公司王副总裁的电话,说他可以去领他股金的尾款了,还是按0.05美元/股的价格兑现。他说,港湾现在虽然如此,但还善始善终,由此,他很欣慰。

可是,港湾被收购发生之后,再兑现可就没这么幸运了。无论回不回华为,凡是有股权的人,都是按0.01美元/股的原股价兑现的,一点增值也没有。也许对这些人来说,能把钱拿回来就已经不错了。

那么,李一男此番重回华为,是不是为了旧部着想,充分履行合约,让自己曾经的员工拿到这笔应得的钱,不让曾经的投资打了水漂?如此,李一男付出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有传言说,李一男回去,他会得到华为1200万的股权。而这些毕竟是传闻,无法得到证实。但是,这个曾经的港湾员工的遭遇却是真实的,也是在整个事件中能令观者欣慰的一件事。

目前,港湾公司还有不少人在留守,港湾副总裁彭松留守处理善后事宜。一方面,部分扩容的合同要执行,另一方面,还有2亿多元的尾款没有追回来。另外,为了服务好以往的客户,目前,港湾还有80多人的售后服务团队在继续工作。
真相之二:

李一男二三事

很多大书特书李一男如何的人,甚至连李一男本人都没有见过。这么说不是炫耀本人见过李一男,而是说明见李一男一面有多不容易,因为这方面他一直以任正非为榜样。比任正非“进步”一些的是,从来没有一位记者采访过任正非,而李一男接受过采访,尽管为数不多。

2001年12月,在采访李一男之后,笔者写下这样的开头:“截至10月底,成立还不到1年的港湾网络已经入账近2亿元。面对这个足以令人欣慰的业绩,港湾网络总经理李一男显得很平静,他说:‘港湾网络明年的目标是5个亿。’李一男非常务实,没有夸夸其谈,说话直指问题的核心,简洁而充满信心。”

然而,我们所写的文章是一定要经过港湾确认的。这段话在经过李一男的确认后,被改成了“截至10月底,成立还不到1年的港湾网络销售额已近2亿元。面对这个令人欣慰的业绩,港湾网络总经理李一男显得很平静。”

他在采访中所说的“5个亿”不见了,他回避了港湾的野心和目标。说的时候,李一男的确很平静,尽管“5个亿”这个数字不能与他身上的“文弱书生”的某些气质相符,但听者还是能感受到他话语之中的自信与霸气。说得痛快是说者的事,可是说完之后,说者又不想让这股可能是瞬间涌现出来的自信与霸气见诸报端,于是,我们的文章只能照他改过的发表。

那时的李一男,内心是有着自信与霸气的,但是,他更知道,他的对手是华为,他不想惹怒任正非,他在说过、痛快过之后,想的只是低调,“偷偷地进村,打枪的不要”。而那时,从华为传来的消息是,任正非极端关注港湾的声音,凡是港湾的报道一定要送达他的桌面。两个人已经开始“杠上”。

2001年至2002年,是港湾发展的黄金时期,李一男嘴里的“5个亿”在2002年底实现了。当时,港湾的目标是每年翻一番。前两年做到了,但从“5个亿”到“10个亿”就不那么轻松了。也曾听说,为了完成10个亿,港湾的销售人员在年底前突击签单的事情。于是,港湾完成了10个亿,目标又变成了20个亿。于是,李一男与任正非的较量也逐步升级。

这些都是事实,但能还原多少真相却不得而知。正如华为的一位朋友所言:“我很想帮你,可是,我都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帮都没法帮。”

是的,真相可能只在任正非、李一男、黄耀旭、孙亚芳等几个人的头脑中,外界无法得知。不排除有八卦之人,但是,我们更想知道的是事实,是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因为这是历史的一部分,是教科书。

有关于“水门事件”的一个电影中,《华盛顿邮报》的总编讲了这样一件事。总编上午采访一位前议员时,前议员说他决不参选。《华盛顿邮报》如此就发了新闻。可是,下午,这位前议员在电视上讲话,决定参选。这位总编说:“我没有错,这就是新闻。”

记录真实,记录历史,真知者自会从中发现更多的“新闻”。

李一男vs任正非 博弈迷局

李一男回归华为,为之前众多媒体关于李一男最终去向的“竞猜”揭晓了答案。不过很快人们就意识到,李一男的回归,并不仅仅是华为vs港湾这种可以与小说相媲美的传奇结局,它还是接下来李一男与任正非二人新一轮博弈的开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