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功夫熊猫”如何才能走出去?


作者:一觉,5DS智作品牌策划总监,资深CG人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one5ds

随着《功夫熊猫2》的热映,梦工厂再次以其精湛的技术和传神的动漫制作掀起了中国动漫业“千层浪”。云海吊桥的精细模型、层次分明的唐服设计……《功夫熊猫2》不但赚足了中国的票房,同时也将激起了中国动漫人对中国动漫产业更多的思考,无论以哪种方式。

我并不想谈及孰是孰非,单从艺术和技术的角度来讲,不管是《驯龙高手》也好,还是几部《史莱克》也罢,或者是两部《功夫熊猫》,近年来,梦工厂将一个又一个“美国梦”变成了现实的影像,欣赏的同时,也不禁让我想到了国内的动漫发展。先来简单看一下《功夫熊猫2》中的几处亮点吧,是吸引我的地方,也是我们亟待提高的地方:

风格上:

片中恢弘的场面借鉴了《英雄》、《卧虎藏龙》等典型的中国大片,整部画面无一例外的采用中国山水风格。动作表演方面有专人培训中国功夫,制作团队中甚至有些人就是“练家子”,连片子的主角都是我们的国宝熊猫,梦工厂在中国元素上确实是下足了功夫。

加之美国人一贯的以小见大的叙述方式,将小故事无限放大,个人英雄主义发挥的淋漓尽致,复杂却不累赘,情节跌宕却不晦涩难懂,无论从题材的选取还是从故事的发展上,都从始至终吸引着我的眼球,将本来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风格,以美国人独有的方式呈现在屏幕之上。

技术上:

独特的骨骼肌肉系统,特效与模型的完美结合,另辟蹊径的动画制作流程,将一个个本没有生命的三维模型刻画得栩栩如生。每个角色都被赋予了生命,即使定格去看,每个角色都是在思考的生命。
流畅的打斗情节,大规模的特效场面,群集动画,左右眼的上千帧渲染,大量的毛发、礼花,所有的这些,渲染量可谓是相当之大,梦工厂凭借着坚实的硬件作为后盾,创造了一连串的数字传奇。其“功力”的修炼不得不说深厚至极。

蹒跚几十年,中国动漫“路漫漫其修远兮”

中国的动漫路曲曲折折走了多半个世纪,早期国产动画如《哪吒闹海》,《九色鹿》,《过猴山》等等,甚至目前正在被翻新成3D动画的《大闹天宫》,不能不说中国的传统动漫也曾盛极一时,并至今仍被视为经典。

然而自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大量的国外作品涌入,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情节上甚至画面风格上,都以绝对的优势牢牢的占满了中国的市场。市场经济的时代下,我们永远不可能“闭关锁国”自我欣赏,面对如此多的优秀作品,中国的动漫行业开始逐渐转型,原创作品越来越少,随之迎来了近十几年的低迷期,鲜有优秀的作品出现。直到近些年国家加大扶持力度,我们也一直在不断努力,中国的动漫市场才逐渐的明朗起来,技术上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但若是想真的创造出像《功夫熊猫》这样的作品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是一味的“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根本不能帮助我们成长甚至成功。
“动漫民工”称号由何而来?我们到底缺在哪里?

中国其实不乏动漫人才,甚至很多动画大片都是在中国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制作,比如说央视热播的《米奇妙妙屋》,在亚太,欧洲和美国拥有巨大的观众群和破记录的收视率,但是有多少人想到,这部三维动画片主体其实是在我们中国制作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片子”拿到中国来制作,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拼周期、拼预算,钱没有赚到,还累的要死,最后将作品拱手让人,再由人家卖回中国,赚取大额利润,所以行业内有些人会戏称自己是“动漫民工”。但是我们自己做的东西就是不成功,甚至连我们自己人都不喜欢,欧美动漫也好,日本动漫也好,就是受欢迎,结果导致很多人才流向国外,国内的很多动漫公司靠着继续做加工艰难度日。

说到底,我们没有成熟的管理体系,没有好的本子,没有漂亮的画面效果,也没有相对完善的周边产品及产业链。

我们往往在前期经费和构思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便匆忙上阵,自己还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去运作,怎么将制作推行下去,就已经开始了。进展不顺利的,在构思阶段就已夭折。好不容易进行下去的,却在制作中需要不断的处理由于前期准备不充分而产生的各种突发问题,往往是中期已经做好了80%,又要推翻了重新回去改本子,好不容易熬到制作完成了,审片的时候又败下阵来。幸运的最后会登上屏幕,而结果播了一遍又一遍,也未必会真正激发太多人的兴趣,更不要提衍生产品的开发了。

《功夫熊猫2》制作中,为了检查特效与角色之间的互动,梦工厂特地设置了一个角色特效组,专门负责与角色有联系的所有特效,这样一来,在动画阶段就可以检查到特效的效果,大大缩短了后续的制作时间,同时也让接下的工作少走了很多弯路。而我们在项目进行中,往往是走一步算一步,很少打出提前量,然后越来越累,制作任务越来越重,不行的还要返回给上一流程再改,花了钱,却没见效率和品质的提高。

内外兼修,才能练就中国动漫“功夫”

一部成功的作品,从题材的选取开始,就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通过详细的计划和系统的管理将之变为现实,制作过程中,要有完整的制作方案,合理的调配,再配以适当的宣传和后续衍生产品的开发,每一步都需要精细的运作和不断的调整。

或许在3D技术上,中国还不成熟,不过这毕竟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凭心而论,中国的平均动漫技术水平,并不比国外差。我们的二维动画片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画面风格和线条效果,三维动画制作也在不断学习中进步神速,中国的动漫人才培养也从未停歇,然而国内令人叫好的动画作品却少之又少。

前些年耗资1.3亿的国内首部大型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播出之后,票房惨淡。但其实无论其制作班底还是技术水平,都可谓是国内的顶尖水平,甚至有世界级动画导演和制片的加盟,然而整部片子根本没有明确的风格,情感主线也不够清晰,同样的拿来主义,我们是以失败告终。

相较而言,《喜洋洋与灰太郎》算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然而这部片子在融合了流行、时尚元素,满足了娱乐性的同时,却也不得不令人深思,它的成功无非是迎合了当今大众的口味,技术上、品质上甚至情节上都毫无亮点可言,就连角色本身的设计也算不上好看,但这硬是让本来即将倒闭的一家公司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脱颖而出,接踵而来的电影,衍生产品开发,忙的不亦乐乎。但是这样的片子,寿命通常都很短,更谈不上成为经典,因为流行时时在变,若不在技术上和品质上下功夫,也只能风光一时,无法历久弥新。

“内功”与“外功”,为什么我们总会差那么一点点?

动画片究竟比的是什么?人们为什么争相去看?答案只有一个:好看。好看在哪里?日本动画以环环相扣的情节,完美的单帧画面见长,欧美动画以丰富的画面效果和令人咋舌的技术水平让人流连忘返。而我们呢?要么偏重娱乐性或商业价值,而忽视了动画片本身的艺术感染力和技术魅力;要么偏重技术和画面效果,而缺失了故事性和娱乐性,“内功”与“外功”我们总会差那么一点点。

做了那么多年的国外动画片加工,见过的好本子,掌握的先进技术已经不少,加上不同风格的项目不断历练,对周期,对预算,我们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5DS原创动画的创作其实就是这么一个韬光养晦的过程,而且在不断的创作中积累经验。不可否认,行业内也确实有很多人憋足了劲要拼出自己的作品来,那么我们更应该戒除浮躁,真正的静下心来,做几部好片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遗存赋予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只要假以时日,我相信我们完全可以制作出更好的作品。而这就需要我们“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选取好的题材的同时,同样要重视技术革新,防止高端技术人员不断流失,这样的作品才可以经久不衰。

以强大的硬件,打造真正的中国“功夫”

一部画面感很好的电影离不开强大的硬件支持,梦工厂的《功夫熊猫 2》就是基于惠普工作站组建的渲染农场来完成大量的毛发运算,宝塔倒塌破碎,以及大量水花特效制作的。当今是一个信息共享的时代,我们周边其实有很多完善的硬件设施和硬件环境,政府也一直在支持动漫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动漫资金投入,诸如惠普工作站的制作平台以及不断更新的尖端工作站,正在为中国的动漫产业发展推波助澜。可以说硬件上我们已经与国际同步了,如今制作上我们也亟待在同步。

感慨归感慨,中国动漫的振兴,还是要靠我们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不管是前期筹备,还是中期制作,或者是后续产业的推动,我们都需要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前人昨天走过的弯路,是我们今天最大的财富,而中国动漫行业明天的振兴,要靠我们这群“动漫人”不断的自我修炼才能实现。

这条路我们已经走的够久了,国宝今时披着华美的“洋”外衣归来,不久的将来,期待着会以更光鲜的中国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希望那时候我们可以分享的不只是动漫发展的“心路历程”,而是成功的喜悦与经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