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面可视化方案解决SDN的监测难题


SDN有望消除大量业务处理节点,以及网络吞吐量中大量的系统开销,从而有助于海量数据更为高效地从网络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它还能提升剩余网络节点的商品化程度,允许更多的网络在线,传输更多的数据。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监测这些网络,因为它们本来带宽已经很庞大,何况又有大量数据不断涌入,而且这些数据在大小、传输速度及业务功能方面仍不断增长。

解决这个难题的答案是全面的可视化矩阵架构。通过关键监测功能,使软件定义网络(SDN)具有可视性,可以减轻对生产网中部署SDN的忧虑,并促进这些新型网络的推广,使之继续得以部署。最为重要的是,由于不可能一夜间转变为SDN,因此可视化矩阵架构可为各种网络拓扑中的数据可视化奠定基础,无论是物理网络、虚拟网络,还是SDN网络。

在任何新技术的部署中,监测能力、可视化能力及故障排除能力最为重要,SDN也不例外。全面可视化矩阵架构是连接SDN网络和非SDN网络的桥梁。如果SDN要被业内广泛接受,那么全面可视化矩阵架构就非常必要。

可能性

SDN为互联网流量分发提供了新的途径,也让通讯服务供应商(CSPs)有机会用回他们比较熟悉的网络配置方法(即控制平台与数据平台分开),提高网络分送数据的效率,从而便于提供一整套新的业务,或至少有利于业务管理。关于业务管理,SDN可以帮助通讯服务供应商(CSPs)提升业务部署速度,根据当地市场需求调整业务,以及开辟创新的途径确保优质的业务体验和开发新的业务付费模式。

障碍

目前还有三个重要话题尚未讨论,但它们显然是妨碍SDN成功部署的因素:

SDN孤岛。每家厂商所采用的标准稍有区别,或采用相同标准的不同版本。由于目前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互操作性,因此每家厂商本身都可能是一个“SDN孤岛”。

不同网络拓扑的孤岛。任何部署都不是完全仅基于SDN,而是基于多种网络拓扑,包括传统网络、混合网络、云平台及虚拟网络。

多租户。采用同一套SDN基础设施、但属于竞争对手的两家公司都会明白:网络本身时刻处于被监测状态,以确保“井水不犯河水”,从而为多租户环境中的最终用户提供他们所需的信任和证明,使他们能放心部署真正的SDN解决方案。

路向

在全面铺开SDN时,需要极度不可知的监测策略,以更好的帮助厂商及其终端用户一次性获得成功,并顺利度过部署周期。

SDN部署需要高级别的监测能力,通过先进的多线程过滤及数据包操纵技术,大幅降低需要监测的流量,并因此提供机会提高与分析工具的整合度,同时最大限度提高分析工具的吞吐量,从而提升分析工具的运作效率。

简单的分路功能只算是起点。要让SDN部署成为可能(传统网络和混合网络的部署就更不在话下),监测网络需要在网络包、网络流和全网络等各个层次提供更多的功能,以真正提供所需的可视化。可视化服务(如多域流量映射、网络包标准化、网络流优化和去重等),将会是构成监测矩阵的基础服务。

SDN的早期部署,将会是多厂商设备、多种网络拓扑并存的模式,所以必须找到一个对通讯服务供应商(CSPs)的网络流量全面可视的方法。

从通讯服务供应商(CSPs)的角度来看,选择SDN这条途径的原因有好几个,包括商品硬件、新的业务控制新方式,或者纯粹为了加快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前面提到的障碍可能最终导致通讯服务供应商(CSPs)无法实现SDN的优势,但Gigamon公司看到了SDN技术的巨大价值,若推出相应的监测基础设施, SDN就会更快得到普及。

许多网络设备厂商最近已经推出了SDN基础设施组件,通讯服务供应商(CSPs)1级部署也已经开始,虽然目前主要是给现有服务增加一点灵活性。不过,在前几轮技术周期中,已有过前车之鉴。如果没有合适的监测能力相配套,“下一轮重大变革”(SDN的全面铺开)将会面临搁浅的危险。这还是交由时间去证明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