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限的带宽承载无限需求


从有计算机网络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不断地在经历着各种Download下载)。某种意义上来说,"上网"这个词其实并不确切,我们每时每刻都是在将互联网上的资源下载到本地来查看、使用,可以说,绝大多数人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主要就是下载各种各样资源的过程。

经历过早期拨号上网阶段的人一定记得,那个时候下载一个几十M的资源,要花多大的耐心;在ADSL、光纤接入等高速接入方式普及之后,人们发现上网变成了一种更让人开心的活动--越来越快的访问速度和下载速度,使在线视频、即时资源共享成为了可能。

然而,就像那句经典电影台词所说的:"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更高速的互联网接入,带来的不光是更好的应用体验,也带来了人们对互联网无限的应用需求--带宽高了,能够承载高清视频传输了,那好,我们需要网络在线直播和高清视频会议;公司的出口带宽很大,在公司下载高清电影和使用网盘存储数据就更快了;早上打开电脑,几分钟能打好一堆补丁,顺手就能搞定......各种各样的应用需求,对于每个人来说,一下子变得更容易实现;然而,对于企业的网管来说,噩梦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不久前,笔者就曾遇到了一次由于带宽分配问题所导致的"窘境"。某日一早,笔者收到了网管发来的一个公告邮件,邮件中提到当天XX时至XX时,某两个部门要同时进行两场视频会议,由于事关一些比较重要的事项,为了保障视频会议的流畅进行,请公司内部避免在此时段进行占用较大带宽的上传下载活动云云。

实际上,随着各种视频应用和移动应用的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一方面,员工对于网络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使用的各种应用所占用的总带宽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BYOD的流行,公司内部接入网络的设备数量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外网访问的频率和总带宽普遍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相对高昂的外网接入租金,也让企业网络接入的增长速率注定不会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提高。这样一来,一旦遇到诸如系统补丁升级等"短时间群体性下载事件",很多正常的在线业务就要受到不小的影响。

对此,业内的很多厂商也是深有体会的,Blue Coat全球高级营销总监Steve Schick在接受51CTO记者采访时指出:"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个所谓的自私的应用软件的概念,如果是对单个用户你只是一台电脑,然后只有少量的一些应用软件那么问题不大,因为这个是正常合理的一个安排。尽可能快的完成更新,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但是放到一个大型企业环境当中,当有大量的用户同时使用大量的应用软件时候,如果每一个软件每一个应用程序,在更新的过程当中都采用这种尽可能快速完成更新,尽可能多的消耗带宽这种方式,对企业造成一些问题。"

在看到问题的同时,如何选择解决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的用户反馈来看,很多企业用户实际上都选择了用行政制度约束员工行为、或采用诸如上网行为管产品等方式来解决此类问题,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思路不能说是错的,只不过它所采用的"以堵节流"的理念,更容易让企业的网络管理进入一个新的瓶颈期。

那么,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类网络带宽资源不足引起的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一些厂商采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思路,利用企业内网线速转发的优势,通过缓存服务的形式,有效解决了这类的问题。

仍然以Blue Coat为例,在其广域网优化产品中,PacketShaper系列产品无疑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优秀解决方案代表。

Steve Schick通过苹果iTunes的例子阐述了这个系列产品的一个主要特性:"iTunes它下载的过程当中,出现的情况也是用我们的监控可以看到的,iTunes它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在瞬间他使用的带宽消耗一下子每秒钟20兆这样的速度,其实很多情况下,这样的状态是不必要的,因为你也不是那么着急非得要在2秒钟内把软件下完。他是通过我们这个产品对他所有的应用进行很好的管理。然后进行很好的控制,可以把他下载时间延长到3分钟,然后使他瞬间产生的带宽的消耗降下来,这样可以保护整个系统其他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这只是一类问题的有效解决,PacketShaper实际上是通过三个主要思路来解决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高可视性,帮助用户一目了然的了解到在任意时段公司内部究竟有哪些消耗带宽资源的业务和应用。

其次是技术减弱高消耗应用的影响,通过缓存技术,让诸如补丁、病毒库等软件的集中更新不再需要每个人都在外网服务器上下载一次,只要有一个人下载过相关软件,内网中设置的缓存设备就能够保证后续的下载全部通过缓存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就不会对带宽造成N次的冲击N为网络中总终端数量)。

第三点,对整个带宽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通过主动像分区的一些方式对整个带宽进行管理,对QOF整个质量进行管理,进一步避免流量大起大落对其他关键应用的影响。

不难看出,通过这三方面的努力,企业中的非关键性业务对于网络带宽的压力,被控制在了一个非常缓和的程度上,简单来说,这是一种类似于防洪赈灾中"分洪入泄洪区"的方法,通过技术管理的方式,让急流变缓流,在保证正常业务发展的同时,也避免了"严防死堵"所带来的其他后遗症。

在Steve Schick看来,用户需求、甚至是一些用户难以察觉的隐性需求,促使了Blue Coat对于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现在IT的发展以及业务的发展,使得公司对网络的应用和网络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当中以前你可能不用去太担心换一个交换机或者换一个路由器,可能不会对网络或者你的业务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你必须要去在整个业务发展的过程中,特别去关心网络在迁移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这个也是需要我们用相应的解决方案去保证网络安全的。"

客观的说,需求的多样化,和技术的革新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在应用需求井喷的今天,诸如PacketShaper一类的产品,在有效保护企业原有投资的前提下,保障了企业内部网络带宽资源使用的最优化,并最终帮助用户在有限的带宽条件下,实现了几乎无限应用需求的承载。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