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推广陷入死循环?
IPv6推广陷入死循环?
在前不久结束的深圳大运会上,IPv6通信网络覆盖了44个比赛场馆、14个非竞赛场馆,承载了多个基于IPv6网络开发的业务应用,为我国IPv6未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今年,全球IPv4地址已经分配完毕,而早在2004年,我国就在校园网内开通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CERNET2。
今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却显示,我国IPv6地址数排名仅列世界第15位。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李国杰在采访中,解析我国IPv6发展瓶颈。
三方博弈陷入死循环
邬贺铨告诉表示:“运营商和网络内容服务商ICP)在是否推广IPv6上,都遇到了一些难题。”
据了解,目前Windows7和Vista系统已加入IPv6协议。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被用户广泛使用的XP系统却不支持IPv6协议。也就是说,使用XP系统的用户还只能访问IPv4网络。
所以,作为面向广大用户提供网络内容的运营商,在用户需求不那么迫切的情况下,ICP不会首先考虑推广IPv6。
由IPv4地址枯竭带来的危机感每天都困扰着各大运营商,他们迫切希望增加地址。目前,运营商的核心网已经创建了能兼容IPv4和IPv6的双堆栈网络,技术上的难题已经被攻破,可谓万事俱备。
“但是,他们也没有充分的理由去做。”邬贺铨解释,“ICP积极性不足,终端支持也不够,和运营商紧密联系的两个环节都没有使用IPv6。”
看上去这个矛盾似乎指向了用户。“如果使用IPv6网络却无法获取使用IPv4网络获取的大量内容,用户当然不会选择IPv6。”邬贺铨指出。
然而,数据显示,校园网用户却对IPv6情有独钟。对此,邬贺铨说:“校园网IPv6实际上是一顿免费的午餐。”创建CERNET2之初,有关部门就承诺校园网用户免费使用IPv6网络,包括国际线路。同时,校园网内也建立了相当数量的IPv6网站,为用户提供网络资源。
但以营利为目的的运营商则不可能用免费的办法来吸引用户。这样,运营商、ICP、用户三者的选择似乎走进了一个死循环,都不愿意首先向IPv6迈出第一步。
政策引导或是解决之道
对于这个看上去“无解”的难题,两位院士表示,适当的政策激励或许是突破IPv6发展瓶颈的最好方式。
目前,美国对推广IPv6网络实行“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激励。一方面,向率先转为IPv6网络的运营商和ICP进行财政补贴和政策倾斜,称之为“胡萝卜”;另一方面,则强制政府网站必须升级为IPv6,称之为“大棒”。
我国相关领域专家也曾向国家发改委建议,鼓励流量排名在前100名的网站和政府网站先转为IPv6,国家补偿一定改造费用。“通过这样的办法来逐渐引导,形成良好的气氛。”邬贺铨说,“最后我们希望升级后,用户在IPv6上看到的内容不比IPv4少。”
在邬贺铨看来,转换过程中各国和各运营商之间没有形成标准是政策滞后的原因之一。
他说:“标准化已经开展了10年,互联网工程任务组上已经提出了许多转换方案,但现在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方案。一旦方案确定下来,IPv4向IPv6转换的规模扩大,备受期待的产业化自然就会产生。”
而另一个原因,则涉及到内容安全问题。李国杰介绍,IPsec是IPv6网络的一项关键协议,它保证了用户之间的通信安全。网络监管部门则出现了这样一种担心,在大规模使用IPv6后,内容安全问题将会逐渐暴露。
对此,李国杰说:“互联网内容安全监管是必要的,但不能把IPsec当成推广IPv6无法逾越的障碍。”同时,邬贺铨还指出,在IPv4地址日益减少的情况下,运营商则会在少量公共IP地址下面另外设置一定数量的私有地址,这同样会为内容安全监管带来严重的问题。
两位院士认为,无论是否推广IPv6,信息安全是互联网永恒的话题,而IPv6的推广将会为我国互联网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另外,邬贺铨还透露,我国推广IPv6时间表已经绘制完毕,但距离公开发布还需一段时间。
评论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