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u司马聪:移动互联时代的Wi-Fi策略(1)


移动互联时代 Meru主导下的Wi-Fi生活

编者按:今天,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都亟不可待地贴上了Wi-Fi标签,一个由Wi-Fi技术主导的新移动通信时代即将由此展开。然而,当需要接入网络的移动终端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的时候,已然"气喘吁吁"的传统Wi-Fi网络还抗得住吗?

在电影《创战纪》里,当老弗林问起小弗林电脑行业二十几年来都出现了什么变化时,小弗林只提到了Wi-Fi。事实上,如今Wi-Fi技术所改变的远不止电脑行业。当数以亿计的终端设备开始与Wi-Fi技术相结合时,Wi-Fi已经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同时也在冲击着传统WLAN网络架构。

传统Wi-Fi存在缺陷

去年,苹果CEO乔布斯在全球开发者会议上着实被Wi-Fi"摆了一道"。当乔布斯企图通过会场内的Wi-Fi网络下载文档,说明iPhone 3G与新款iPhone 4的屏幕画质有何不同时,他竟然无法获得相应的网络资源。为了继续演讲,乔布斯不得不要求台下的5000多名听众先关闭无线连接。为了顺利进行示范,他还得要求更多的人关闭手机、让笔记本电脑进入休眠状态。

和乔布斯一样,陷入Wi-Fi网络窘境的人正越来越多。尽管人们手中的很多终端设备都有Wi-Fi功能,但使用率却普遍不高。即使在企业环境中,对Wi-Fi网络的抱怨也开始增多,为何会突然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国际著名市场分析公司Gartner把WLAN技术按不同发展阶段及技术特点分成了四代。WLAN架构的演进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早期以各厂商私有协议为主的WLAN技术诞生于80年代末,发展于90年代,形成了第一代WLAN架构。2000年,WLAN进入了802.11标准化的发展阶段,基于802.11标准的以Fat AP为代表的第二代WLAN架构诞生。这种方案通过在交换机上挂无线AP的方式进行覆盖,现在在一些小型WLAN网络应用中依旧比较常见。但是,这样的方案在大型WLAN应用中就会带来很多麻烦。比如管理方面,每增加一个AP都要对该AP进行配置管理,更无法实现漫游。2005年,伴随802.11协议的进一步演进以及无线网络的规模化发展,以微蜂窝为基础架构的第三代WLAN架构成形,并且开始主宰市场。这种架构主要解决了第二代架构无法实现大规模无线网络部署的难题,它通过错频部署来减少AP之间的干扰,能够支撑大批量的无线接入。

但Meru Networks以下简称Meru)大中国区销售总监司马聪告诉记者,在WLAN网络发展的历程中,市场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级应用的需求,这种状况导致传统的WLAN架构实际还没有完全为规模化的Wi-Fi部署做好准备。随着微博、Facebook这类互联网应用的兴起,人们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登录互联网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由此也推动了接入Wi-Fi网络的移动终端数量的爆炸性增长。然而即使是现在通用的基于微蜂窝架构的第三代WLAN,在实现规模化部署时仍然会存在干扰、终端连接易出现"乒乓效应"指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如果在一定区域里两基站信号强度剧烈变化,终端就会在两个基站间来回切换,产生所谓的"乒乓效应")、漫游易掉线、实现高密度覆盖就不得不压缩AP功率、设计维护成本高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Wi-Fi网络的普及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