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设备商押注转型:爱立信向左 华为向右


“云计算虽然是个新词汇,但它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昨天举行的爱立信2011商业创新论坛上,爱立信全球副总裁、全球电信专业服务业务部主管Magnus Mandersson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专访时表示。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爱立信有越来越多的员工正在从瑞典总部斯德哥尔摩向美国硅谷迁移。“在瑞典的员工更熟悉GSM等网络设备系统,但他们需要在美国硅谷这个市场更多地接触和了解移动互联网,毕竟现在的竞争形势和竞争强度都改变了。” Magnus Mandersson指出。

简单来说,爱立信抓住云计算机遇的策略是为运营商提供更多的云计算服务和云计算网络解决方案,这是一条与华为完全不同的道路。作为爱立信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华为的做法是开始涉足企业网市场以及做大做强终端业务。

爱立信路径

Magnus Mandersson介绍,对于爱立信而言,酝酿转型是几年前就开始考虑的事了。特别是2001年互联网泡沫,让爱立信深刻感受到危机的存在。

当时正值爱立信形势一片大好,无线设备、GSM等网络设备热卖的阶段,于是爱立信内部开始考虑,如果发展停止了怎么办?设备没人购买了怎么办?爱立信内部讨论的结果就是,要多增加几条腿才能站得更稳。于是,从2003年开始,爱立信逐步进入电信服务市场。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客户支持服务和网络部署服务之外,2004年,爱立信还增加了专业管理服务和咨询服务。

为此,爱立信总共投入了10亿美元。2003年8000名爱立信员工中,负责网络服务的只有108人,不过到了2010年,爱立信4.5万名员工中,负责服务的已经达到8000人。

而且网络服务业务保持了25%的年复合增长率,到现在为止,爱立信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管理服务提供商,虽然诺西、华为、阿朗等设备商也开始涉及网络服务,但客户数量以及收入规模都被爱立信远远抛在身后。

目前,爱立信的服务合同覆盖了8亿用户,涉及100多个国家。在爱立信的三块收入结构中,收入规模最大的仍然是传统网络,但服务紧随其后,再次是多媒体业务。到2010年第一季度,服务业务在爱立信总收入中的比重已经达到38%。

增长来自何方?

不过与华为不同的是,目前还看不到爱立信进入企业网市场的迹象和计划。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的爱立信商业论坛,爱立信最主要强调的仍然是CEO卫翰思提出的2020年的500亿次连接,以及由此产生的视频、社交等数据流量对运营商网络的压力,而爱立信的机遇正蕴藏其中。

但华为对此有不同看法。“原有的电信市场仍将增长,但幅度不会那么大,任何业务都有逐步遇到天花板的阶段。”在此前上海举行的华为分析师大会上,余承东对记者表示。

在爱立信看来,网络市场仍将有巨大空间。“爱立信仍将保持有机增长。”爱立信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Douglas L.Gilstrap认为。

以爱立信非常看重的M2M(物联网)市场来说,根据爱立信的数据,2010年,全球已经有大约1.65亿无线M2M连接,预计到2014年该市场将达到3.9亿连接。

欧洲和美国目前是最大的M2M市场,约占总量的50%,其他几大市场也在快速崛起。2009年,无线M2M连接的数量在欧洲为2070万次,美洲为1860万次,亚太地区为1600万次、中东和非洲共540万次。

即使以电信服务市场来说,虽然爱立信在全球市场已经做到了规模最大,但在爱立信的第二大市场——中国,电信服务业务才刚刚开始收获。目前,爱立信在中国获得的电信服务合同只有河北移动和安徽联通两个订单,如果以爱立信传统的地区收入比重作为参照,新兴市场电信服务的快速发展,也给爱立信的下一步增长留下了想象空间。

当然,造成华为和爱立信对电信市场趋势形成不同判断的最重要原因还在于市场格局的不同。华为一直希望进入美国市场,却迟迟不能得其门而入,因此在宣布进入企业市场的时候,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表露初衷时就指出,进入美国市场实在很困难,不如与其正面竞争。因为进入企业市场就意味着与思科、谷歌等美国公司直接冲撞。

但对于爱立信而言,自从收购了北电之后,美国已经成为其第一大市场,而且增长迅速。美国一直是影响设备商格局的最重要市场。根据爱立信2010年年报数据,美国市场在爱立信的收入份额高达24%,销售额同比增长49%。

“我们需要在全球各个市场抓住机会才能获利,不过只有热情还不够,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何等激烈竞争的市场。”Magnus Mandersson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