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来了——不只是免费那么简单(1)


无线城市的伤口尚在隐隐作痛,不过,市场却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在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以及连锁商铺通力合作的背景下,全球正吹来一股Wi-Fi免费风。或许,我们终于找到了一种让各方都得益的盈利模式。而移动运营商不再视Wi-Fi为洪水猛兽,反而鼓励消费者免费使用;Wi-Fi的命运,正在上演一场大逆转……

化敌为友

这个世界,唯一不会变化的是变化本身。

正如,在互联网发明后的最初若干年,它是军事以及科研的专利,公众被无情排斥在这个世界之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禁区不仅仅向公众开放,甚至成为了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需求的变化、认知的变化以及利益的变化,最终导致了关系的变化。昔日的竞争对手完全可以成为今天的合作伙伴;昨天还在战场上厮杀,而明天却可以在咖啡厅共饮,没有什么不可能。

在运营商针对Wi-Fi的态度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某种类似的变化——虽然这种变化并没有表现的那么极端。

2007年,法国电信起诉巴黎市政府,认为其违反了规定提供免费Wi-Fi服务,危及到法国电信的自身利益。然而,2年多以后,另外一个国际知名运营商AT&T却和星巴克联手,向消费者免费提供Wi-Fi服务。

虽然不同运营商之间的行为或不具备直接的比较性,然而,就一种趋势性的变化而言,却具有代表意义。

而在中国大陆,Wi-Fi也经历了从被禁到开禁的戏剧变化。

此前,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是无法在我国大陆地区销售的,官方给出的缘由有种种,比如,安全隐患问题。不过,民间最流行的一种说法还是在于利益问题上,比如,运营商或因此而会流失巨额通信费。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如果人人都通过VoIP的方式通话,低廉的价格完全可以秒杀当前的2G或者3G通话方式。

那么,是什么让运营商改变了想法?

或许,从AT&T那里,我们能得到一些启示。

作为iPhone在美国的独家指定运营商,AT&T因此吸引了众多新用户的加入,这曾带给AT&T巨大的欣喜。然而,与此同时,iPhone用户产生的巨额流量却让AT&T的网络拥堵不已,严重影响了日常通信质量,用户抱怨不断。

于是,Wi-Fi作为一种分流网络得到了运营商的重视。

虽然iPhone现象仅是一个个例,不过,全球流行的一种趋势是,其他的手机厂商正在模仿iPhone的模式,未来的流量拥堵已经是无可避免的一个事实。智能手机、应用商店、移动互联网,几个热门词汇必将构成未来几年的主题,流量的暴增毋庸置疑,扩容以及分流迫在眉睫。于是,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无疑是明智之举。

丘吉尔曾经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这里,我们可以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利益面前,可以退让,可以妥协,可以推翻此前恪守的原则。而在商场上,利益就是原则,利益的大小则决定了前行的方向。显然,如今的情形是,与Wi-Fi合作所带来的利益要大于与之为敌获得的好处。

在我国,Wi-Fi之于运营商,也有多重意义。有缓解未来网络考量,也有竞争方面的压力。虽然目前运营商还没有找到成功的Wi-Fi运作模式,不过,谁也不会否认未来不会出现。虽然目前我国的3G业务尚未顺利开展起来,诸如网络拥堵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困扰运营商,然而从国外发展情况来看,网络压力却是将来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于是,引入Wi-Fi顺理成章。

厚积薄发

Wi-Fi已经是大势所趋,那么我们准备好了么?

技术条件、网络部署、市场需求以及终端支持是4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不成熟都会阻碍其健康前行。

不妨来看看Wi-Fi联盟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

在Wi-Fi联盟今年7月份举办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中,该组织的主席Edgar Figueroa介绍了众多的新项目。根据Figueroa的介绍,目前Wi-Fi联盟有30多个正在进行的项目,涉及企业版语音、智能电网、Wi-Fi直连、60GHz Wi-Fi等诸多方面。而该联盟最新推出的Wi-Fi CERTIFIED n版本,将速率提高了5倍以上,射程提升了1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Wi-Fi联盟还在试图利用模拟电视闲置频段传输Wi-Fi。

在活动的间歇,Figueroa无奈又不无兴奋地告诉记者,由于Wi-Fi的新项目太多,他最近不是一般的忙。不过,从他兴奋的眼神中,记者能够感受到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欣喜已经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工作的繁忙带来的压力。

而市场情况也不断带给Wi-Fi产业好消息。根据In-Stat的数据,2009年全球共出售了约5亿的Wi-Fi芯片组;而来自ABI Research的数据则表明,2009年售出的Wi-Fi手机的数量接近1.5亿台,预计到2014年这一数据将达到5亿。

与此同时,Wi-Fi热点数量也在全球激增。根据Figueroa的说法,2010年全球的热点总数将达到50万左右。让人吃惊的是,Figueroa表示,2010年中国的热点数量约占全球热点总数的一半,达到28.5万。

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一个曾对Wi-Fi说不的国度,却坐拥半数的热点。曾几何时,Wi-Fi是个讳莫如深的词,其发展也在各种不确定性中受到了几多阻碍。然而,就在不经意间Wi-Fi已经随风潜入夜,而今正在润物细无声。

当然,或许当初Wi-Fi热点的建设瞄准的终端是笔记本电脑等非手机产品,但对于广大的手机用户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个惊喜。

Figueroa 告诉记者,“中国移动今年准备再增加1.2万个Wi-Fi热点,而中国联通今年也购买了7万个WLAN设备”。Figueroa还透露,目前深圳已经布置了2000个Wi-Fi热点,上海有1万个热点,到今年4月,广州的热点数量也达到2979个,其中中国移动就计划到2011年在广州铺设2400个热点,而在湖北省,中国电信已铺设了1万个热点。

对Wi-Fi感兴趣的不仅仅是传统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如谷歌、雅虎以及微软都开始了Wi-Fi的尝试。

除此之外,大的连锁店——如星巴克、麦当劳以及各大机场,Wi-Fi已经快成了“标配”。在中国,奥运会、世博会以及无线城市计划而部署的热点也在期待发挥自己的价值。

积累积累积累。有一种力量一直在酝酿,试图冲破某种阻隔,而现在,正在打破的边缘上。仿佛,很快我们就能迎来某种爆发时刻。我们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即便这不能叫做“Wi-Fi的时代”,却也可以足以称为无线通信的一个新篇章。

无线城市:隐隐作痛的伤口

遍布各大主要城市几十万Wi-Fi热点,如一簇簇小火苗,在这个蓝色星球上闪着暖暖的光,如星星之火,只待燎原。似乎只需那么一点点的风,火苗就会被煽动起来。一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架势。

然而,这股东风,却很难吹起来。历史告诉我们,盲目乐观是不可取的。

曾经,人们对Wi-Fi给予了无限热情,也曾有许多城市做出过大胆尝试,所有的付出收获的却是消极的结果,至今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也没有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

不妨从Wi-Fi市场发展史上的几个故事说起。

2004年,一股春风吹遍美国大地,吹来了一种叫做“无线城市”的计划。诸多著名城市如旧金山、费城、纽约、新奥尔良、芝加哥等都加入了这个阵营中。怀揣着梦想,各地政府以及服务提供商热火朝天的开始了在这个全新领域的征程。

当时的移动运营商应难免不悦,一旦成功推广,自己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霸主地位将被颠覆。然而,不久之后,运营商就吃上了定心丸,因为这次“无线城市”冲动仅维持了不到3年,就开始偃旗息鼓。成本无法回收是最为主要的原因,没人甘愿为一笔亏本的买卖无限注资。尽管各个城市分别尝试了付费方式以及以广告支持的免费模式,都没有打动市场并最终盈利。

美国“无线城市”的兴起与衰落,可以看成是一个对理想主义孜孜追求却最终幻灭的过程。理想纵然美好,但如果脱离了现实的土壤难免在具体执行阶段遭遇挫折。这个世界,需要感性的理想支撑,更需要理性的现实考量。

与此同时,在美国之外,追随者正在兴头上,也未能及时刹车。2005年,我国台湾省宣布,台北将建设城市级Wi-Fi无线网络,这是我国在无线城市上的首次尝试。当初的目标是,网络覆盖全市300万人口中的90%,并且,很快这个覆盖目标就实现了。

雄心勃勃的台北很快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并且获得了认可与赞许。2006年初,台北市获得了世界电信协会所属“智能社区论坛”颁发的2006年度智能城市大奖,并被国际认证机构JiWire认证为当时全球最大的无线宽带网络城市,打败美国克利夫兰、韩国首尔江南区、日本市川、英国曼彻斯特、中国天津、加拿大滑铁卢等6个城市,可谓风光无限。

不过,规模的浩大以及外在的肯定并没有给市场的发展注入多少活力,使用人数一直远低于预期。而与此同时,用户在抱怨网络信号不稳定以及通信费用过高。

时间很快来到了2009年。该年9月,台湾媒体报道称,近3年来无线城市计划累计收费用户仅60.24万人,而至今年9月有效收费帐号仅4.7万人,与2006年开始收费时所宣称的当年年底110万用户规划有巨大落差,仅为原先目标的4.24%。同时这也相当于流失了55万收费用户,流失率达92.25%。

分析人士称,信号穿透力不佳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同时又与3.5G技术规格相通,许多用户宁愿选择3.5G上网卡,从而使无线城市Wi-Fi网络竞争力大幅下滑。另外,还有更多的用户倾向于使用公共场合的免费Wi-Fi而非付费网络。

曾经全球最大的“无线城市”就如此“杯具”地香消玉殒了。

历史已经证明,建立在理想冲动或者自上而下的政府意志之上的Wi-Fi“无线城市”计划并不符合市场要求,追求覆盖率以及热点数目的“形象工程”或者“目标工程”只是为烧钱找了一个好借口。

我们需要全新的思路。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