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互助云——大数据时代下新形云计算模式初探


最近在看商业模式相关的书籍,脑子里有了一个云计算模式,思考了很久,仍然模糊,还是分享出来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也希望听取不同声音和意见,感觉自己才疏学浅,可能下文会有一些技术问题和误区,欢迎各界人士批评指正。

引言

在互联网和全球化时代下,有两大技术推进着社会历史车轮的前进。一个是云计算,IAAS、PAAS、SAAS等服务模式也随之发展起来,传统产品模式正在向云端服务模式转变。另一个是大规模分布式并行处理技术,例如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可有效处理信息数据爆炸式增长,比如构建高扩展性、容错性的GFS或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来存储海量数据,并采用MapReduce模型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随着这两种技术的结合和发展,使得将全球的PC(个人计算机)纳入云端成为可能,于是会催生出一个新型的云计算模式——公众互助云。

什么是公众互助云

公众互助云是互联网公众用户相互协助构建云计算平台,其上层可与一般云计算平台无异,可为每个参与用户提供各种云相关服务。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层,该云计算模式是以互联网终端用户的个人计算机作为资源节点而成的生态云计算环境,每个用户即是云资源的使用者,也是云资源的提供者。

在该云计算模式下,云计算重要的组成部分——资源池被分散到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取代了庞大的基础设施群或数据中心,我们定义一个轻量级的管理中心,负责各种系统管理和服务的提供、核心数据存储、资源节点管理,其中资源节点管理可将互联网用户的个人计算机上的闲置资源收集起来,形成一个分布式的基础设施资源池,以支持起云计算上层的应用和服务。

公众互助云本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原则,为云上的每个资源贡献者提供云服务,个人通过提供PC闲散资源来补偿对云上服务和资源的使用,从而承担相对较少的费用甚至免费、盈利使用。

如何实现

构建一个公众互助云,应包括轻量级的管理中心、资源节点(互联网用户的个人PC)两部分。

对于轻量级管理中心和云计算的上层应用和服务,可使用现有的云计算和网站技术实现,并没太大的变化。重点是底层基础设施的变化,也就是资源节点管理(资源池管理),它由内网环境下安装特定虚拟化软件或系统的计算机转变为了互联网中装有不同客户操作系统的PC机,这就需要一定策略和技术将这些PC机组织起来,作为基础设施群。

我的思路是在个人PC机操作系统上安装一个客户端软件,可以是个虚拟机或代理什么的,在不影响个人使用的前提下,将PC上闲散资源通过客户端软件连接并虚拟化,以供云计算平台调用。这里个人认为,基于互联网构建的资源池,会非常的不稳定,所以它应是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以实现大规模并行处理、分布式调用、动态伸缩和高容错性。

为什么会产生?

这个问题我一直也在探索,个人感觉现有云计算平台提供的成熟度和提供的服务还不能使大众受益。对于中小企业和广庭大众来说,目前云计算还有些距离。这里边主要的原因有:

1)大众对云的认识可能还处于概念阶段,有很多人可能知道一些云计算技术和服务模式,但并不真正了解云能够做什么,应用到哪里。

2)云计算技术还不成熟,利用开源项目构建一个稳定的云计算平台有难度。

3)云计算主要的是资源,一般大众和小型企业很难有足够的资源构建云平台,而直接利用现有市面上云平台,如阿里云、亚马逊的EC2,费用上和使用上都有一定的门卡。

而公众互助云可以提供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资源分享精神,我在享有云服务的同时也提供云资源供大家使用,这样我就是整个云计算平台的一员,可以真正感受到云的存在,而且通过互助可承担较少的费用或者免费。试想,如果加入到公众互助云的互联网用户达到一定的规模,将形成一个庞大的资源生态池,这是任何数据中心或云计算中心不可比拟的。

特点与不足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公众互助云的特点和不足。

特点:

1)突破数据中心的位置限制,基于互联网实现真正的全球分布,无中心或中心相对要求较低,可以方便地选择使用不同地理位置或使用就近的云端资源。

2)突破数据中心的资源限制,试想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是5亿,如果每人都参与,将会有5亿多个节点,虽然是廉价的个人计算机,但这个资源量也是相当庞大的。

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模式决定了它的相当廉价,甚至免费,适合那些小型公司和个人使用,他们没有能力构建庞大的云计算基础设施环境,可以加入到公众互助云中,或者构建自己的互助云。

4)一种动态云平台,基础设施资源的总量和大小是随时变化的,用户可以选择是否接入云端,以及自己电脑向云端提供资源的大小。

5)一种生态云平台,强调大众的广泛参与,有很强的社会性,并且客户端软件可以突破浏览器模式使得云服务更加便利,因此适合构建众包、协同模式的云平台或者大型应用。

6)现今个人电脑配置越来越好,对于进行一般性娱乐和工作的大众,电脑运行期间资源利用率较低,很大一部分闲置浪费掉了。而公众互助云可以将公众手中的这些闲散计算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将其转变为有益于社会公众的服务,促进能源的合理、高效、环保、经济使用。

不足和问题:

1)资源的临时性和即时性,由于每个互联网用户的电脑并不是专门提供给云平台的基础设施,他们可能随时下线,互助云的分布式文件系统需要随时做好计算转移的准备,而且是经常性。

2)每个互联网用户的个人计算机型号、配置、操作系统、软件都不同,客户端软件(虚拟机或代理)能否适应各种软/硬件环境,并将这些异构环境集结起来提供服务,具有一定的难度。

3)稳定性较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源节点的稳定性,互联网用户PC机可能发生断网、断电、非常规关机、系统崩溃等各种不可预测的问题,个人PC机有时还会出现因运行某个软件导致资源占用率突然很高或时高时低的情况,这些都会导致节点失效的频率和数量相对一般分布式文件系统要多得多,如果失效节点甚至超过正常节点数量又该如何?二是网络稳定性,各个地区各个服务商的互联网络稳定性各不相同,每个客户端节点需要根据网络情况判断其所能承载的服务。

4)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数据安全保密性,如何构建保密机制,以保证在每个客户端节点上的云数据及传输不被窃取和破坏。

应用预测

众包,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利用公众互助云,提供众包任务的发布与交易等服务,公众可以利用客户端软件方便地接包或多人协作完成任务,并将自己的PC机加入到整个互助云作为基础设施资源,从而收取佣金和资源使用费,达到盈利的目的,赚取的费用还可以支付互助云上服务租赁费用。例如众测,测试者通过互助云的客户端软件接到一个性能测试任务,在执行测试任务时使用互助云上地理位置适宜的资源节点建立测试负载环境,以模拟大并发量访问场景,以完成测试任务。

结语

大规模分布式并行处理和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不断融合,使得利用互联网终端节点构建云计算生态环境成为可能,由此公众互助云将应运而生,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模式将吸引互联网公众的互动参与,从而获得极高的用户体验和满意度,互助云一旦达成规模,将加速云计算产业和服务模式的发展。

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