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Plat的元模型体系,EEPlat元模型体系


EEPlat的元模型体系是元数据驱动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通过元模型能够完善的描述一个软件系统,才能够完整的定义该软件系统的元数据,也才能真正实现软件系统的元数据驱动式开发。也就意味着一个软件系统的UI、业务逻辑、流程、功能、权限等均需要能够通过元模型描述,能够完整的定义出相应的元数据。

EEPlat的核心思想,从高度抽象的视角看一切软件表现及行为皆数据

EEPlat的元模型可以分为后台处理和UI两大部分。

(1)后台处理部分,业务对象元模型主要描述业务功能的静态结构,服务元模型主要完成业务逻辑,同时负责业务对象元模型之间的交互;工作流元模型主要完成业务流程及业务对象元模型的协作;组织元模型通过组织元模型之间的职责关系可以实现灵活的组织结构。

(2)UI部分,UI部分的元模型主要包括菜单、面板、表格、表格元素、功能树等,通过开创性的利用层叠式界面模型模式组织用户界面,以及使用注册表来统一管理控制器。可以简单易扩展得实现复杂的界面。

层叠式界面模型是我们在综合分析当前主流界面框架和引擎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提取出一个通用的界面模型。界面模型主要由面板、表格、界面元素三个概念组成。通过面板的嵌套摆放实现界面框架,通过表格来完成界面元素的集合及控制,通过界面元素来表达界面中的每一个具体的元素,如输入框、显示区、链接、按钮等。通过三个层次的复用组合基本能实现各种界面个性化的复杂性要求。从而也使得界面可以通过元数据驱动的方式动态创建,使得平台能够实现各种复杂、个性化的交互界面需求。

完善的元模型体系结构如下图:



uml 模型有什?

标准建模语言UML的重要内容可以由下列五类图(共9种图形)来定义:

·第一类是用例图
从用户角度描述系统功能,并指出各功能的操作者。

·第二类是静态图(Static diagram)
包括类图、对象图和包图。其中类图描述系统中类的静态结构。不仅定义系统中的类,表示类之间的联系如关联、依赖、聚合等,也包括类的内部结构(类的属性和操作)。类图描述的是一种静态关系,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是有效的。对象图是类图的实例,几乎使用与类图完全相同的标识。他们的不同点在于对象图显示类的多个对象实例,而不是实际的类。一个对象图是类图的一个实例。由于对象存在生命周期,因此对象图只能在系统某一时间段存在。包由包或类组成,表示包与包之间的关系。包图用于描述系统的分层结构。

·第三类是行为图(Behavior diagram)
描述系统的动态模型和组成对象间的交互关系。其中状态图描述类的对象所有可能的状态以及事件发生时状态的转移条件。通常,状态图是对类图的补充。在实用上并不需要为所有的类画状态图,仅为那些有多个状态其行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发生改变的类画状态图。而活动图描述满足用例要求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活动间的约束关系,有利于识别并行活动。

·第四类是交互图(Interactive diagram)
描述对象间的交互关系。其中顺序图显示对象之间的动态合作关系,它强调对象之间消息发送的顺序,同时显示对象之间的交互;合作图描述对象间的协作关系,合作图跟顺序图相似,显示对象间的动态合作关系。除显示信息交换外,合作图还显示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强调时间和顺序,则使用顺序图;如果强调上下级关系,则选择合作图。这两种图合称为交互图。

·第五类是实现图( Implementation diagram )。其中
构件图描述代码部件的物理结构及各部件之间的依赖关系。一个部件可能是一个资源代码部件、一个二进制部件或一个可执行部件。它包含逻辑类或实现类的有关信息。部件图有助于分析和理解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配置图定义系统中软硬件的物理体系结构。它可以显示实际的计算机和设备(用节点表示)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可显示连接的类型及部件之间的依赖性。在节点内部,放置可执行部件和对象以显示节点跟可执行软件单元的对应关系。

从应用的角度看,当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设计系统时,首先是描述需求;其次根据需求建立系统的静态模型,以构造系统的结构;第三步是描述系统的行为。其中在第一步与第二步中所建立的模型都是静态的,包括用例图、类图(包含包)、对象图、组件图和配置图等五个图形,是标准建模语言UML的静态建模机制。其中第三步中所建立的模型或者可以执行,或者表示执行时的时序状态或交互关系。它包括状态图、活动图、顺序图和合作图等四个图形,是标准建模语言UML的动态建模机制。因此,标准建模语言UML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归纳为静态建模机制和动态建模机制两大类。
 

聚合物的粘弹性的四元模型是什?

7.3聚合物的力学性质

聚合物作为材料使用时,对它性质的要求最重要的还是力学性质。比如作为纤维要经得起拉力;作为塑料制品要经得起敲击;作为橡胶要富有弹性和耐磨损等等。聚合物的力学性质,主要是研究其在受力作用下的形变,即应力-应变关系。

7.3.1应力-应变曲线

7.3.1.1什么是应力和应变

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而材料不能产生位移时,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将发生变化,这种形变称为应变。材料发生形变时内部产生了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抵抗外力,定义单位面积上的这种反作用力为应力。

材料受力方式不同,形变方式也不同。常见的应力和应变有:

(1)张应力、张应变和拉伸模量

材料受简单拉伸时(图7-34),张应力:

张应变(又称伸长率):

拉伸模量(又称杨氏模量):

(2)(剪)切应力、(剪)切应变和剪切模量

应力方向平行于受力平面,如图7-35所示。

切应力 切应变

剪切模量

还有一个材料常数称泊松(Poisson)比,定义为在拉伸试验中,材料横向单位宽度的减小与纵向单位长度的增加的比值 (注:加负号是因为Δm为负值)

可以证明没有体积变化时,υ=0.5,橡胶拉伸时就是这种情况。其他材料拉伸时,υ<0.5.υ与E和G之间有如下关系式:

因为0<υ≤0.5,所以2G<E≤3G。也就是说E>G,即拉伸比剪切困难,这是因为在拉伸时高分子链要断键,需要较大的力;剪切时是层间错动,较容易实现。

7.3.1.2强度

极限强度是材料抵抗外力破坏能力的量度,不同形式的破环力对应于不同意义的强度指标。极限强度在实用中有重要意义。

(1)抗张强度

在规定的试验温度、湿度和试验速度下,在标准试样(通常为哑铃形,见图7-36)上沿轴向施加载荷直至拉断为止。抗张强度定义为断裂前试样承受的最大载荷P与试样的宽度b和厚度d的乘积的比值。

抗张强度

(2)冲击强度

是衡量材料韧性的一种强度指标。定义为试样受冲击载荷而折断时单位截面积所吸收的能量。

冲击强度

式中:W为冲断试样所消耗的功;b为试样宽度;d为试样厚度。有简支梁(Charpy)和悬臂梁(Izod)两种冲击方式。前者试样两端支承,摆锤冲击试样的中部(图7-37);后者试样一端固定,摆锤冲击自由端。试样可用带缺口和不带缺口两种,带缺口试样更易冲断,其厚度d指缺口处剩余厚度(图7-37上部)。

根据材料的室温(20℃)冲击强度,可以将聚合物分为三类:

脆性: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缺口脆性:聚丙烯、聚氯乙烯(硬)、尼龙(干)、高密度聚乙烯、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砜、聚甲醛、纤维素酯、ABS(某些)、聚碳酸酯(某些);

韧性:低密度聚乙烯、聚四氟乙烯、尼龙(湿)、ABS(某些)、聚碳酸酯(某些)。

(3)硬度

硬度是材料抵抗机械压力的一项指标。硬度实验方法很多,采用的压入头及方式不同,计算公式也不同。布氏硬度是常用的一种(图7-38),将钢球压入试样表面并保持规定时间。计算公式为:

布氏硬度=

式中:f为载荷(Kg);D为钢球直径(mm);h为压痕深度(mm);d为压痕直径(mm)。

7.3.1.3玻璃态聚合物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玻璃态聚合物在拉伸时典型的应力-应变关系示于图7-39。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弹性形变 在Y点之前应力随应变正比地增加,从直线的斜率可以求出杨氏模量E。从分子机理看来,这一阶段的普弹性行为主要是由于高分子的键长键角变化引起的。

(2)......余下全文>>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