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思考,数据时代思考


大数据时代的基本表象是数据的智能化,即我们可以通过海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有效的描述一件事情当前的状态,相对准确的预测其未来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大数据,我们就不能简单的用数据的体量来理解大数据,在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再从知识到智慧的演化过程中,我们需要跨学科、跨领域整合众多人类智慧,我们所面对的计算机世界将再也不是冰冷的键盘、鼠标、显示器加主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带有智能感知和情感的计算时代正在悄然向我们走近。


大数据时代 怎理解“大数据”

  最早提出大数据概念的学科是天文学和基因学,这两个学科从诞生之日起就依赖于基于海量数据的分析方法。  大数据可以说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结合的产物,计算机实现了数据的数字化;互联网实现了数据的网络化;两者结合才赋予了大数据生命力!  随着互联网如同空气、水、电一样无处不在地渗透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加上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可穿戴联网设备的普及,新的数据正在以指数级别的加速度产生。据说目前世界上90%的数据是互联网出现以后迅速产生的。  不过,抛开数据的海量化生产和存储这种表面现象,我们更加要关注的是由数据量变带来的质变,这种质变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数据思维  大数据时代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在下一代成为社会生产中流砥柱的时候就会带来产业的颠覆性变革!  - 分析全面的数据而非随机抽样;  - 重视数据的复杂性,弱化精确性;  - 关注数据的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  历来的商业变革都是由思维方式的转变开始的,旧的经济体制和传统的商业理念面临新的商业思维逻辑的时候,如果大脑不能与时俱进,吸收并转变为顺应潮流的新思维,通过新思维重新组织企业组织的战略、结构、文化和各种策略,那么貌似强大的体魄反而变成了企业前进的累赘。这种新思维颠覆巨头的案例最先发生在信息技术的传统领域,然后渗透到传统的商业领域:黑莓(Blackberry)、摩托罗拉、诺基亚、柯达、雅虎。。。案例比比皆是!  当然,这些企业的没落并不是因为没有数据思维,但他们都是被新互联网思维淘汰的昔日巨人。数据思维是最新的思想,其影响力还没有发展到导致巨头轰然倒塌。但是,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下一波没落王国的名单中,可能就会有你!  2)数据资产  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更加全面的数据来提高分析(预测)的准确度,因此我们就需要更多廉价、便捷、自动的数据生产工具。除了我们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使用浏览器、软件有意或者无意留下的各种个人信息数据之外,我们正在用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项链等各种可穿戴数码产品生产数据;我们家里的路由器、电视机、空调、冰箱、饮水机、吸尘器、智能玩具等也开始越来越智能并且具备了联网功能,这些家用电器在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同时,也在生产大量的数据;甚至我们出去逛街,商户的路由器,运营商的WLAN和3G,无处不在的摄像头电子眼,百货大楼的自助屏幕,银行的ATM,加油站以及遍布各个便利店的刷卡机都在收集和生产数据。  在互联网领域,我们喜欢说入口这个词,入口对应的直接意义是流量,而流量在互联网领域就意味着金钱,这种流量变现可能是广告,可能是游戏,也可能是电商。在大数据时代,入口这个词还有更深刻的意义,那就是数据生产的源头,用户通过某个APP或者硬件产品满足某种需求的同事,也会留下一系列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合理使用可以让拥有这部分数据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所以,在大数据时代,意识到数据也是资产的公司都已经开始在各个数据生产的源头进行布局,可能是一个解决刚兴需求的WEB网站,也可能是一个单纯的工具APP,还可能是一个可穿戴的数码产品!  3)数据变现  有了数据资产,就要通过分析来挖掘资产的价值,然后变现为用户价值、股东价值甚至社会价值。  大数据分析的核心目的就是预测,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机器学习相关的各种技术和数学建模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预测股价、预测机票价格、预测流感等等。  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继续往下延伸,就可以通过适当的干预,来引导事情向着期望的方向发展。比如亚马逊和所有的电商一样,都会基于对用......余下全文>>
 

大数据时代我们准备什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新的发现,大数据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谁拥有了大数据,谁就占有了制高点。就政府而言,大数据必将成为宏观调控、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的信息基础”。
一如往常,11月宏观经济数据一出来,即引来各方专家解读。略有不同的是,来自统计业内的动向显示,包括CPI在内的统计数据正面临一场变革。这场变革是大数据时代的一种必然。
国家统计局刚刚与11家涉足大数据的领军企业签署关于大数据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讨如何在政府统计上应用大数据。
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在哪儿?有什么用?怎么用?与政府部门有什么关系?现在提大数据是不是有些哗众取宠、“危言耸听”?
举两个例子。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前几周,谷歌公司通过观察5000万条美国人最频繁检索的词条数据,发现“哪些是治疗咳嗽和发热的药物”这一主题的检索频率大增,进而准确预测了流感的发生及传播范围。美国地铁警察跟踪地铁抢劫案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分析原因和规律,制作出预测图表,使地铁抢劫案大为下降。除了商界的成功案例,大数据在政府管理上的非凡“身手”正在显现。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新的发现,大数据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与不少发达国家已把大数据的开发应用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相比,我国的大数据管理还处萌芽状态。重定性、轻定量,重观点、轻数据的思维惯性,使得我们在数据收集、使用和管理上不太灵敏。比如,雾霾污染物的比例各是多少?城市机动车饱和量是多少?缺乏精确数据都让相关决策难以精准发力。
大数据不是“唬人”的标签,没必要对其夸大其词,也不能充耳不闻、敬而远之。
今年全国两会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可以通过分析春节期间移动用户漫游情况,掌握人口的流动规模与迁徙规律,为交通管理、铁路运输、公共安全管理等提供决策参考。这是挖掘大数据价值的现实建议。
大数据的能量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在房地产价格统计上,银行的贷款信息及住建部门的网签数据能让房价数据更真实可靠;在就业领域,搜索引擎大数据可以帮助监测预警失业率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道路上拍摄的交通影像数据可以帮助推算公路运输的货运量,等等。这些不是异想天开,它们一旦落地,将大大提高政府管理的精细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在医疗健康、食品卫生、地质灾害、社会舆情、信息安全、国土安全等领域,大数据的分析研究可以有效实现对于重大安全、危机、风险的防范和预警,大大提升国家治理水平。
“谁拥有了大数据,谁就占有了制高点。就政府而言,大数据必将成为宏观调控、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的信息基础”——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的话可谓高屋建瓴。
跟上新技术发展的脚步,从国家层面通盘考虑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战略,在立法层面规范用户隐私保护、政府信息收集及发布、公共数据的开放等——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千万不可低估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能量。运用这些技术,国家治理的能力与效率将大为提高。正可谓“用智慧的分析洞察,构建智慧的地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