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演变,汉字演变


    搬过来广州一个多月了,50号人,这样搬迁,不知道老板是怎样想的,托词是广州容易招到人,也问过我是愿意到广州还是留在珠海,一个月前婆婆还在世,当然选择近一点的广州,现在的话,去哪都一样,跑到深圳,或者是苏杭体验一下生活,也很不错,至于安居乐业,暂难打算。

    这段时间是跟着需求改啊改,新增些什么功能,修些什么BUG,隔三差五就部署部署,进度缓下来了,然后又说转golang,这,真要想想。收获也并不是没有,只是也慢了下来,对协议扩展性、存储扩展性能等的问题考虑也更加多了点,保守来算个人能力肯定也是上去了些吧,至少说什么千万级亿级用户什么的,也不是那么胆怯,毕竟扩展方案就在这。

    协议的变化跟需求关系有点密切,因为项目上传量巨大,所以正常的http协议好像真有点食不消,具体往下看。

    这一开始项目是直接套上HTTP协议,用上最传统的传输方法,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因为开始时候接口定义就是用户注册,登录,简单的申请带的POST参数十分少。接着POST的内容多了,底层的协议也懒得改了,参数来直接就塞一个urlencoded的JSON进去... 快速开发嘛... 因为当时定义参数的时候各种校验参数与固定参数好几项,改成POST一个JSON感觉就是折腾,其实这期间也想过改别的对象协议,不用JSON,但计划赶不上变化,需求一罗罗,只能这样了,况且JSON各种支持也比较好,包括流式解析什么的都有了,就不折腾了。

    慢慢地,各种需求搞得上传量越来越大,调用各种接口越来越多,简化了一下下,开发了个新接口代替了全部相似的接口。既然都这样变化了,自然也就想着一大块JSON上传上来,离奇的是,我们想到在request里面也加个gzip,具体达到多少字节才压缩这个也不好说,因为字符串短的时候压缩是多余的,这样其实就对http协议做了很大改动了,为了快速开发(又是为了快-。-),居然gzip压缩只是直接压缩一个最大块头的参数,其他各种校验参数也原封不懂,好吧,人类你们赢了。

    很好的想法再一次被人类的懒惰打赢,搞得协议光怪陆离,其实这变得这么多,根本就没有必要用HTTP协议的了,各种HTTP头也是废的,干脆也是别要算了,直接上TCP+JSON,协议用透了,各种什么长连接特性什么的,也离不开TCP完整的支持,技术上来之后,其实直接用所谓的低级协议,其实不会不比上层协议靠谱,考虑肯定要比上层协议要好,虽然可能只是一点点。

    像这种特殊项目其实一开始就不应该上HTTP,不是一个网站就不应该拿HTTP来干,现在的各种HTTP JSON API其实都属于有点诡异,上HTTP的原因是一开始就交给我这么一个菜鸟去做,还要求原型出得快。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里一半的过程也是必经的,尽管你有经验了,项目角度还是需要逐步尝试,不是一蹶已就的,直接用最优的方法,开发速度还是会慢一点。


巴塞尔协议的演变及其主要内容

《巴塞尔协议》是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督委员会的常设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在瑞士的巴塞尔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简称。该协议第一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有效地扼制了与债务危机有关的国际风险。 演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国际化浪潮的涌动,金融领域的竞争尤其是跨国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创新日新月异使银行业务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银行经营的国内、国际环境及经营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规避管制的水平和能力也大为提高。这使1988年制定的《巴塞尔报告》难以解决银行实践中出现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巴塞尔委员会对报告进行了长时期、大面积的修改与补充。第一 1991年11月,在认识到准备金对银行经营的重要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差异后,重新详细定义了可计入银行资本用以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普通准备金与坏帐准备金,以确保用于弥补未来不确定损失的准备金计入附属资本,而将那些用于弥补已确认损失的准备金排除在外。第二 初步认识到除OECD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存在国别风险之外,OECD成员国之间同样也存在国别风险,因而一改《巴塞尔报告》中对所有经合组织成员国均确定零主权风险权重这一极其简单化的衡量方法,于1994年6月重新规定对OECD成员国资产的风险权重,并调低了墨西哥、土耳其、韩国等国家的信用等级。第三 作为金融快速国际化的反映,开始提升对市场风险的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金融市场自由化速度的加快和国际银行业的迅速扩张,加上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国际金融市场间的联系空前紧密,世界金融形势错综复杂;随着衍生金融品种及其交易规模的迅猛增长,银行业越来越深地介入了衍生品种的交易,或是以资产证券化和控股公司的形式来逃避资本金管制,并将信用风险转化为市场风险或操作风险,银行与金融市场的交互影响也越发显著。这使巴塞尔委员会认识到,尽管《巴塞尔报告》的执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但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主的市场风险却经常发生。这说明仅靠资本充足率已不足以充分防范金融风险。最典型的案例是巴林银行。这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1993年底时远远超过8%,1995年1月还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到2月末,这家老牌银行便宣告破产。
 

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内容及其演变是什?

  《巴塞尔协议》是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督委员会的常设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在瑞士的巴塞尔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简称。该协议第一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有效地扼制了与债务危机有关的国际风险。

  演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国际化浪潮的涌动,金融领域的竞争尤其是跨国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创新日新月异使银行业务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银行经营的国内、国际环境及经营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规避管制的水平和能力也大为提高。这使1988年制定的《巴塞尔报告》难以解决银行实践中出现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巴塞尔委员会对报告进行了长时期、大面积的修改与补充。
  第一
  1991年11月,在认识到准备金对银行经营的重要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差异后,重新详细定义了可计入银行资本用以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普通准备金与坏帐准备金,以确保用于弥补未来不确定损失的准备金计入附属资本,而将那些用于弥补已确认损失的准备金排除在外。
  第二
  初步认识到除OECD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存在国别风险之外,OECD成员国之间同样也存在国别风险,因而一改《巴塞尔报告》中对所有经合组织成员国均确定零主权风险权重这一极其简单化的衡量方法,于1994年6月重新规定对OECD成员国资产的风险权重,并调低了墨西哥、土耳其、韩国等国家的信用等级。
  第三
  作为金融快速国际化的反映,开始提升对市场风险的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金融市场自由化速度的加快和国际银行业的迅速扩张,加上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国际金融市场间的联系空前紧密,世界金融形势错综复杂;随着衍生金融品种及其交易规模的迅猛增长,银行业越来越深地介入了衍生品种的交易,或是以资产证券化和控股公司的形式来逃避资本金管制,并将信用风险转化为市场风险或操作风险,银行与金融市场的交互影响也越发显著。这使巴塞尔委员会认识到,尽管《巴塞尔报告》的执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但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主的市场风险却经常发生。这说明仅靠资本充足率已不足以充分防范金融风险。最典型的案例是巴林银行。这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1993年底时远远超过8%,1995年1月还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到2月末,这家老牌银行便宣告破产。
 

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