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杂谈】之四《大数据浪潮中,IT巨头和互联网新贵谁在裸泳?》,陈意涵裸泳



 

大数据的背景

关于大数据的说法很多,谈论最多的就是大数据的几个V。各大厂商对大数据的概念的阐述中,不管是4V(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还是5V(多了一个Veracity)等各种定义,都是基本一致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提到的全体数据、快速处理、相关关系等三大大数据核心特征,也被广泛的接受。这些都是对大数据偏理论上的定义和理解,是最基础的东西,这里就不去细谈。



从历史渊源上来说,大数据最早脱胎于原来的经营分析BI(BusinessIntelligence),而BI是为了解决人们对于企业经营数据多维度的分析和洞察,从而支撑企业领导人做决策。随着非结构化数据、巨量数据的出现,用户对于数据有了更多的需求,原有的BI领域已经无法有效处理,从而由用户对数据的更多、更深入的需求推动了大数据的出现和发展。在实际的大数据商业应用推广中,可以大体分成两种类型:

1)加入大数据元素的BI革新,可以看作BIPlus。除了分析企业内部经营类信息之外,还可以融入大量以前看起来不相关和不可利用的数据,图片、日志、社交、机器数据等等都在它的范畴之内。

2)大数据大平台,是以海量数据为核心,基于复杂行业知识进行建模和大量自学习,数据来源于各种渠道。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再辅助以现在比较火爆的AI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和突破等,促进大数据建模和分析的核心部分进行突破。

下面我们重点谈谈,这两种在市场上流行的大数据商业类型。许多大的IT公司其实提供的是BIPlus大数据解决方案,而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做的其实是第二种。从市场宣传上,它们都被称为大数据。有点类似于“云”这个领域内的公有云和混合云概念的差别。这两种大数据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只是针对现阶段双方有不同的侧重点。

大数据的两种主要参与者:IT巨头和互联网新贵

大数据浪潮带来了数据洪水,对于传统IT厂商来看,大数据是非常好的新概念,能够带来IT产业的增长。经过简单包装,原有的软硬件就可以应用在大数据的建设项目中。例如Cisco,IBM、Oracle、HP、华为等,都可以借助大数据概念及其产生的需求联想,吸引客户自建大数据平台,可以说他们走的是“高端路线”。因为,有实力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的企业,都是足够大、足够有钱在IT上投入的企业。



这些大型企业用户,通过自建大数据平台,提升了自身的IT能力。基于新的IT能力水平,可以更好的支撑企业业务发展和创新,从而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很多中大型企业,愿意重金投入IT能力建设的源动力所在。

目前,企业的IT能力主要依靠自建、自有,可以说IT能力是这些企业内部封闭的能力储备,并用于业务支撑。开放虽然是趋势,但是,现在云计算的整体状况,决定了企业对IT能力的依赖,主要还是必须靠自建,未来这种私有模式的改变,要取决于公有云的发展速度和普及速度。

正是基于目前的现状,传统的IT公司们在大数据领域,非常关注所谓的“高端路线”,对于HP、Oracle、IBM这类大公司,主打大、中型企业客户中的大数据销售机会,并且附带很多的行业壁垒,有效的阻止了外部对手的侵入,这样能更好地获得现金流,从而满足华尔街的期望。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HP、Oracle、EMC等(IBM例外)IT公司,虽然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但是其本身算不上大数据的用户,他们本身拥有的数据也算不上“大”,这些大数据方案很少能够在其内部被大量使用。这不妨碍他们开发出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大数据解决方案,依靠他们对IT的理解和经验,并成功销售给客户。当然,将来IT巨头们也会把大数据相关服务大量用在公司内部。

 

互联网新贵们本身拥有非常多的大众化数据,可以说是天生的大数据企业。对于大数据的浪潮,它们走“大众路线”具有天然的优势。

通过提供一个通用大数据平台,聚合合作伙伴,一起为消费者服务,而不是一个一个客户的做定制方案。当然,现实也许没那么美好,当前互联网企业也在为一些典型客户提供些样板型的大数据方案,作为互联网企业进军企业IT的桥头堡。金融、医疗、交通等行业,是互联网从通用平台走向实际应用最先关注的几个行业,有助于帮助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平台从线上走向线下。



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标准化的大众服务,通常对于需要定制的行业用户(非IT行业)的积累底蕴要差很多,互联网的大数据通常是以通过大数据为自己产生价值为主,他们首先是大数据用户,然后才会考虑去输出大数据的价值。

正因为拥有大量数据,互联网公司的“大脑”计划进行得如火如荼,谷歌大脑、百度大脑等,都是希望通过AI这个层面加强大数据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更多的业务价值。阿里巴巴和腾讯也在做类似的事情,通过深度的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来提升数据对企业自身的价值,相对而言进展稍慢而已。

互联网新贵也好,IT巨头也好,他们自身的出发点和基础是不相同的,因此,大数据理念理念和商业策略也不相同,却并不妨碍它们之间完互相理解。尽管,在公开场合他们会争论和相互攻击,这毕竟是商业社会常态。

BI Plus是不是大数据?

BI商业智能,是存在多年的一个领域,主要以企业内部经营数据为原料,进行建模分析,并基于图标进行可视化展现。随着大数据概念的热度不断增强,BIPlus这个概念也逐渐出现在媒体宣传中。简单来说,就是BI+非结构化数据分析 = BI Plus。

在大、中型企业中,原有BI的投资已经很多年了,IT厂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虽然不像互联网巨头那样,可以没有顾虑的推广全新的解决方案,进行完全的颠覆。通过对BI的非结构化处理改造,可以解决很多用户对大数据的需求,而且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毕竟大数据的概念还处在普及阶段,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也在探索中,还没有成熟。用户需求的变革是渐进的,对大数据的需求也并没有出现跳跃式的增长,所以很多企业把BIPlus当做大数据,这种方式更易于受到企业客户的欢迎和接受。对企业用户来说,这样的一个过渡,其实更有实际意义,也能以更低的成本产生适当的价值。



互联网巨头们,通常没有历史遗留客户问题需要去考虑,所以他们引领的大数据浪潮,更多的是从完全新建和颠覆的角度去做的,毕竟它们自己就是这么做大数据的。

从市场来看,企业用户的大数据项目基本都是传统IT公司把持和提供服务的,利用BIPlus这种大数据方案,可以获得部分大数据能力,用于支撑业务改造和创新。将来等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理念、方案和服务都成熟之后,在直接转移到更专业的大数据平台上,似乎更加能够保护现有投资,把未来和现实比较有效的结合起来。

总之,我并不认为BIPlus是大数据,但我并不反对市场上的这种宣传手法,从实际结果来看用户并不吃亏。

云和大数据的关系

这是一个经常会被人谈到的问题,通常来说人们把云看作更基础的支撑层,而大数据是其上层产生价值的平台。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总结一下:大数据是从一个点(BI或者说类BI)去发力和颠覆;云服务是从一个面(平台层)去发力和颠覆。云服务是更大的一个层面,改变的或将来能够改造的,是整个社会的ICT应用水平和能力。企业和个人用户对ICT等资源的获取,将从自有变成租赁的模式。

ICT资源变得规模化、普适化,企业和个人目前基于自由的、差异化的ICT能力的核心竞争力,将会逐渐失去,因为所有人获得的ICT能力逐步趋同。



从IT整个大行业来看,大数据技术只是软件技术应用中的一种,如果说冲击,大数据对于传统的BI确实具有替代效果和冲击。

 

这种冲击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IT公司也会不断调整投资和业务方向,不能适应的就会被市场抛弃。如果IT厂商目光短浅,仅仅立足于用大数据的新包装售卖自己的原有产品,那么可能前途堪忧,好在大数据的发展速度并不是很快,传统IT列强们可以有一定的反应时间。

对于大数据领域,所有大的IT厂商都在边看边改变,也正是这种思路,导致大数据这个领域发展速度不够快。

最后,从IT行业主动提出和推动的热点历史来说,大数据只是一个比较新热点,原本由IT领域引导的一个热点,现在变成所有的行业都在热议的一个话题。近几十年来比较知名的的IT热点:微机、互联网、Web2.0、SOA、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这些不都是IT领域开发和宣传出来的理念吗,看看这些历史的热点,你会觉得大数据也不是那么特殊。

反倒云计算,特别是公有云将会是真正改变IT市场格局的未来趋势。IT行业同样是优胜劣汰,适合的留下,不适合的被淘汰或者被收购,新的IT趋势会引领行业发展,同时也在改造IT行业。

人工智能会成为大数据的核心竞争力?

整个大数据价值链条中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区别企业大数据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因素。目前,许多互联网公司,都在计算机深度学习方面进行了自己的投资和研究,谷歌大脑,百度大脑、Facebook、阿里巴巴的智能数据平台等都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的投入。这些机构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大规模的深度学习,聚焦点就是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是最接近人脑的复杂模型,也是目前向人工智能走得最近的方法,它其实是人工智能学科上的一个分支,目前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快速提升,很好的支撑了深度学习的研究和发展。



 

不过在大众的心智中或者说媒体宣传的口径中,对人工智能有些神化,所以大众眼中的人工智能不仅成了大数据的核心,还是代表未来的科技爆炸奇点。其实这是有所偏颇的,深度学习引擎这一个分支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人工智能领域距离重大突破还有很远的距离。实际上,AI已经存在了好几十年,记得2000年左右,有一个叫做AI的电影,震撼了许多人的心灵,并引起了AI的热潮。

人工智能会在大数据的浪潮中占什么样的位置,我也无法预测,但是这确实是目前该领域非常热门的方向,有机会笔者会向百度深度研究院的余凯请教,看看这些站在这个领域前沿的人士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大数据浪潮中谁在裸泳?

回到文章题目真正要回答的问题,谁在裸泳?我认为,口头喊着大数据,实际仅仅专注于通过BIPlus类的大数据项目赚取利润,而忽略未来投入的企业,最终会发现自己的底裤掉了。

卖大数据解决方案,的确是很好的市场选择,IBM、Oracle、HP、EMC、Redhat、SAP、华为等都在做赚钱的事情,然而,目前看起来只有IBM在为大数据的将来做打算,“沃森”的确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方向,并且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占领了一片属于自己的阵地。

其他的IT巨头们,例如HP、Oracle、EMC等,对于大数据的投入,似乎更多是在喊口号,用鲜亮的包装纸包裹,继续兜售原有的产品也许2-3年后的一天,一个浪头打过来,他们会发现,大家都上岸了,市场上只有他们还在裸泳。

当然,我也必须要自我反省,作为云计算专业领域人士,同时又跨界媒体人,我对大数据的认知以及对这些公司的实际情况的理解,是有限的,认识也许会存在偏差,因此,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总体而言,当前阶段,大中型企业有能力自己购买和构建大数据解决方案,作为内部使用,这些企业在大数据IT方面的收入可以支撑IT厂商的收入增长。但是,仅仅依靠精准、社交营销等方面,距离开发大数据真正价值还相差很远。大数据的大平台、大智慧、大价值,还需要靠一些领先的互联网公司,或者IBM这样在大数据领域真正进行长远规划和投入的企业来推动。

 

扫描二维码关注【东方云洞察】公众号

实时了解深度的公有云市场分析和洞察结果!点击右上角,在弹出的菜单中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请在公众号搜索并关注:DongCloudInsight或东方云洞察


帮助您了解公有云相关的深度洞察结果。带来极具深度和最新鲜的:云市场分析、云机会洞察分析、云重大事件快评、云杂谈、云论坛资讯,以及公有云领域最高端的CEO面对面深度研讨。 --- 最专注、专业的“公有云洞察”分享;关注全球,聚焦中国。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