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流式处理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数据流不能忽视


       我的上一篇BLOG《大数据处理的两种模式》,谈了大数据基于内存的流式处理和基于硬盘的存储处理。比较这两种处理模式,因为内存的处理性能是硬盘的N个量级,所以流式处理效率要远远高于存储处理,但是流式处理本身有一个缺点,或者说是隐忧,上次没有提到,今天来说一下。
      这要从数据处理的基本面:内存、存储、数据谈起。
      大家都知道,一个大数据集群是由很多台计算机连上网络组成的。计算机里面都有CPU、内存、硬盘,计算机通过网络交换数据执行分布计算工作。集群会按照规则,同时运行着一批执行不同工作的分布计算任务,每次分布计算任务处理的数据容量也不尽相同,少的几十几百M,多的几十几百G,更大的有时候会达到TB的规模(我们在各地部署的Laxcus集群时常处理TB级的数据)。如果当集群中某个时刻迸发出一个超大数据容量的计算任务,这些数据要分散到不同的计算机上去执行计算工作,这个总的数据容量超过集群的内存容量的时候,怎么办?
      在存储模式下,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拿硬盘来做缓存过渡。数据进来,检查一下它的尺寸,如果太大,或者一时半会儿处理过不来,就先放到硬盘保存起来。毕竟现在硬盘都已经做到TB级,不差钱的话,一台计算机还可以多配几个。能够利用的存储空间比内存大得多。
      放到了流式处理模式下,这个问题就纠结了。如果数据进入后硬盘再处理,就和存储模式没啥区别了。如果不是这样,数据就会太多而内存不足,内存就要溢出,数据就要丢失。集群里任何一台计算机出现这样的故障,整个分布计算任务就是失败。
      缓解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是升级计算机,CPU换成64位的,然后装更多的内存。原因是32位计算机内存上限是4G,一个集群里,如果都是32位计算机,同时出现几个TB计算任务,那得要多少台计算机?64位计算机可以装更多内存,这样计算机数量可以少些。还顺带提醒一下,虽然内存的价格现在比以前是大大便宜了,但是和硬盘相比,单位容量还是贵得多!这样的成本问题一般运营商会比较在意。另外,这只是暂时的解决办法,谁也不知道下一次的超大数据计算任务啥时候发生,和同时会有几个这样的超大计算任务发生。
      比较靠谱的解决办法是在任务计算前,在数据量和集群内存之间做一个评估。当计算任务进来的时候,判断一下它携带数据的最大尺寸,如果集群的内存足够,就把这些内存"预分配"给这个计算任务(这个工作要细划到每一台计算机)。如果不够,就让它等着,直到其它计算任务完成工作,内存被回收,新的内存足够时,才放它执行工作。第二种办法和存储模式差不多,数据先放在硬盘里存着,然后也是等到内存足够了,再执行它的工作。当然,这两种办法都会降低流式处理的计算效率,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总比出现内存溢出、计算任务失败这样的故障好吧。
       综上所述,流式处理是一种成本和效费比都高的计算模式。如果你是土豪,像BAT一样,有足够的银子,只关注数据处理的高性能,不在乎往基础设施上多撒几个钱,尽可以配上强劲的CPU、超大的内存和硬盘或者固态盘,万兆的光纤网络,这时候加上流式处理是上选。如果你是一穷人,缺银子,计算机的性能差,手上一把的32位老式计算机(我们有一个Laxcus集群现在还在用PentiumIII图拉丁芯片,就因为这家伙省电,老而弥坚!),内存有限,网络也不咋的,掏不起太多的电费,不计较数据计算的快和慢,那么凑合凑合,还是考虑存储模式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