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应用之争:满足用户体验是关键


P2P应用的诞生和普及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最早使用P2P技术的实际上是即时通讯行业,ICQ、QQ 和MSN其实都是基于P2P技术的。如果全世界 MSN 用户的文字、语音和视频通信都通过微软的服务器中转,不知道微软需要准备多少万台服务器才能应付的过来,因此,P2P 技术大大减轻了服务商的运营成本。而 P2P 下载以及新近流行的 P2P 直播、P2P 点播只不过是传统技术的一个延伸罢了。

时至今日,P2P 的产业链已初露端倪,P2P 的流行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我们可以顺着产业链看看各方的观点:

P2P 用户:他们是受益者,所以是 P2P 应用的坚定支持者。作为宽带业务的消费者,他们认为既然当初运营商为了吸引用户上网,承诺了种种优惠条件,就应本着诚信的原则坚持到底,不能过河拆桥,借限制BT为名,行变相涨价之实。BT 不能成为按流量收费的借口。如果运营商无视用户利益的存在,他们将坚决的用脚投票。有人甚至感慨:“安得带宽不受限,天下网友俱欢颜”。

非 P2P 用户:他们不是受益者,但肯定也不希望成为受害者,如果网络使用受到影响,多数人认为应该是运营商的责任,但也有一部分人对运营商采取的措施表示理解。

企业用户:相当一部分企业用户成为了无辜的受害者,由于内部少数用户使用 P2P 占用了大量的出口带宽,一些企业正常的网络业务受到了影响。因此,不少企业网络管理者都支持封杀 P2P 应用。

P2P 应用开发商:P2P 应用对于他们而言是生存的基本要素,因此他们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不过,根据应用类型的不同,开发商业分为几个阵营,即时通讯、下载和点播业务、缓存和管理服务,不同的阵营态度可能会有微妙的差异。

电信运营商:多数运营商对那些占用大量网络资源的 P2P 深恶痛绝,但也不是所有运营商都痛恨 P2P 应用,像电信、网通这样的一级运营商还是应该感激 P2P 应用的,他们的骨干带宽不愁卖不出钱了。不过,基层运营商还是对 P2P 应用很头疼,这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带宽复用率,增加了他们的基础建设投入。前两年还在为宽带网上跑什么而苦恼的运营商,现在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开始为宽带网上别跑什么而苦恼了。

立场不同,于是便形成了限制和反对限制 P2P 应用的两大阵营,更有甚者还推出了流量计费的概念。不过,大多数用户都是不欢迎流量计费的,这与他们是限制或者反对限制 P2P 应用无关,首先是因为流量计费不能降低用户实际上网费用,其次谁能保证以后流量能不超出限制呢?如果超出限制,那岂不是增加了自己上网的费用吗?谁也不会嫌兜里钱多的烧得慌。于是,这场 PK 基本上演化成为了用户和运营商、用户和管理者之间的游戏。

这场 PK 难道只能以两败俱伤收尾吗?业内也有其他观点,灵州网络的CEO梁翊提出了不同见解:“无论是运营商的接入网还是企业的办公网,都应该是以满足用户体验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最佳效果。应用根据不同的类别也有不同的优先程度:比如实时的语音通讯肯定是优先级最高的,通话质量不能受到影响,相比之下视频优先级要相对低一些,有时候甚至不如 WEB 浏览重要,P2P下载应用的优先级就更低了。没有哪个用户会要求BT下载在10分钟内完成,而网页浏览哪怕是等十秒用户都会觉得慢,如果是通话那一秒钟的停顿用户也许都无法忍受。因此,在网络繁忙时保证用户的关键应用,同时在网络空闲的时候充分利用带宽,这才是接入运营商和网络管理者应该追求的目标。”。此外,对于运营商如何提高用户的体验,他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思路:“P2P 应用要达到的效果实际上是减少服务商的压力,增加出口带宽、升级核心网络只是运营商的一种解决思路,但这并不符合 P2P 技术的宗旨,如何更充分的利用内部网络资源也是一种解决之道。比如:很多用户收看P2P直播节目,而这些节目内容多是重复的,很多数据完全可以通过内部交换解决,根本不会占用出口甚至是核心交换网络的资源,能不能更有效的调节用户间的 P2P 链路呢?答案是肯定的,通过网络资源优化完全可以实现,同时P2P软件设计者也需要在这方面加以考虑,在系统架构上需要多下功夫,否则给别人制造麻烦也等于给自己制造麻烦。”

的确,PK 毕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构件和谐社会才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