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N成行业风向标 信产部并不专宠3G


2006年国内各方对NGN加大开发力度。谁还能说这个标榜“下一代网络”的NGN是3G阴影下的可怜虫呢

2006年初,信产部正式发布的《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中,信产部计划固定资产投资约2000亿元。

当所有人都在猜测这个数字与3G之间关系的时候,信产部的补充申明里,却明显给出一个含义深远的解释:这笔投资将用于发展2006年所有的工作重点包括3G、数字电视发展、电信监管能力建设、基础电信业务领域竞争格局、互联网发展与管理等。

显然,信产部并不想独宠3G。其实,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信产部、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8部委制订相关计划,并安排相应的资金支持时,就已经确定了NGN的地位。

无独有偶,最近有消息传,中国电信将在上海、广州两地各建一套软交换国际局,并准备2006年4月开通。科技部有关人士更是宣称,未来10年中,下一代网络将成为我国在科学和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领域之一。

国外运营商动作频繁

综观现状,NGN在全球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2005年,许多电信运营商开始加大改制力度,针对NGN应用效果,公布其转型、重组战略。未来几年,融合、整合及重组等工作将会在电信业内全面铺开,2006年将是运营商转型战略实施的关键一年。

在美国,大运营商积极推行相关实验。AT&T正通过软交换网络的构建,将其网络演进为基于分组的、可提供多种业务的统一平台,业务重点向包括话音、数据等多媒体的综合方向转移;第一大固网运营商Verizon在2004年就开始致力于NGN的建网……无论是新兴的Leve13,还是传统的Sprint、时代华纳等都在软交换方面有所应用。

英国电信决定从2008年起,停止传统PSTN的建设。英国电信目前主要在长途网采用NGN技术实施网络的改造,已经在西班牙采用VoIP技术提供长途电话服务;在英国本土,则部署基于软交换设备的软交换网络。

韩国电信早在2002年就制订了软交换网络发展计划,为期5年,分3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在2002年,完成对一些陈旧端局交换机的替代;第二阶段,2003年至2005年,全面部署软交换网络,包括软交换设备、中继网关和信令网关,目前这一阶段已初步完成,实现了基于分组的话音业务,并具备商用能力;第三阶段,2005年到2006年,所有业务流量均以分组形式传送。

在日本,新的宽带网络运营商希望将软交换技术作为与传统运营商竞争的武器,而NTT DoCoMo则趋向于在3G系统中采用软交换技术,宣布要在2007年实现NGN完全代替当前的电路交换网络。

葡萄牙的PT Prime、埃及电信、丹麦的Sonofon等运营商已实现了软交换技术的商用,文莱还在华为的帮助下建成了覆盖全国的软交换商用网络。

“NGN在全球刮起迅猛的‘下一代网络风暴’,”ITU NGN特别工作组专家喜色满面地表示,“NGN以提供更加丰富的电信应用为基步,以更优的价格、更便利的方式、更有吸引力的业务组合方案来满足客户与市场的需求。这无疑给了全球通信投资者信心,让他们看到了金灿灿的明天。”

随着NGN的技术发展策略、运营商向NGN的网络演进策略、管制问题等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围绕着业务转型、网络转型、运营转型3个环节展开的NGN网络形态的基础铺垫,一些运营商都制定了转型期网络向NGN发展和演进的战略规划……

这一切,都宣告着NGN时代的临近,警示着中国,要把握即将进入转型期的NGN。

中国NGN进行式与3G不冲突

在我国,随着互联网业务对长话业务的分流,移动业务对市话业务的分流,迫使中国电信提出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战略。传统电信运营商陆续开始的战略转型既是危机自救的必然之举,同时也是行业走向的风向标。

2005年上半年,虽然规模尚小,但中国NGN市场逐步走向市场启动期,中国固网运营商也积极规划未来NGN发展路线。从长途到汇接再到端局,从替换到扩容,从叠加到取代,中国固网运营商NGN发展思路正逐步明确。

2005年中国NGN网络端口数达到了1100万端口,NGN网络设备市场规模达到了2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分别高达120%和63.3%。据预计,未来5年,中国NGN设备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高达33.1%。到2010年,NGN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百纳电信数据分析认为,2005年是我国固网运营商NGN的启动年,目前中国NGN市场正处于大规模推广的前夕,并预计2007~2008年NGN将成为行业风向标。

眼下,3G建设风声水起,光芒四射几乎让人遗忘了NGN的存在。2000亿投资的用处说明在这个时候出现,信产部的用意可谓良苦。

与3G终端相比,NGN终端几乎不存在绝对的瓶颈。对于终端的量是否匮乏取决于终端厂商与NGN建网的供求关系,一旦形成规模型的产业链,一旦需求量增长,从芯片厂商开始的一系列上下游都将得以理顺。

3G的压后使得NGN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雷震洲教授表示,NGN在国内真正的启动在2005年,而大规模建设则到2010年。对于NGN与3G发展的关系,雷震洲说,“二者并不冲突,而是必然走向融合。”因为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提供下一代服务或者是新的宽带服务。

目前,政府正在组织包括信产部电信研究院等相关单位,制定下一代网络的总体发展策略,加快对下一代网络演进策略的研究,启动和加强下一代网络体系架构和标准化的研究、关键技术和管制政策的研究,以及建立下一代网络的试验环境。

鉴于此,国内各运营商也纷纷加大NGN研发与投资力度。

2005年上半年,中国电信集团已经制定了PSTN演进的路线图,并要求各省分公司在2005年6月之前完成各省NGN规划方案并上交集团审批。同时,2005年5月,中国电信长途汇接局NGN项目正式启动,不仅标志着中国电信的NGN规模应用正式启动,也标志着固网运营商网络演进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受此影响,在NGN方面相对比较保守的中国网通也开始启动长途汇接局NGN工程项目的前期操作。

截至2005年6月,中国网通集团拥有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和主要大中型城市的数字电话交换网,交换机总容量已超过1亿门。其中,北方10省区、市)已建成完整的本地电话网,南方21省区、市)的本地数字电话交换网也已基本建成。

中国铁通等,也进行了软交换商用网的建设,如福建铁通、河南铁通和江苏铁通等。

完美融合技术赢取支持

“为什么国家8部委都要为NGN保驾护航,因为它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信产部官员如此表述。

近年来,电信业在世界范围内都不平静,随着互联网不断与电信网络发生交叉、融合与竞争,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也持续推动着电信行业积极探讨网络及业务的发展与转型。在这种大趋势下,NGN被赋予了厚重的希望,成为各大电信运营商降低运营成本、开展新业务、提升ARPU值、全面提升差异化竞争力的砝码。

NGN具有分层的网络结构,层与层之间均采用标准的协议和接口,业务的提供独立于网络与媒体;软交换控制设备作为统一的业务代理和业务承载平台,对业务层屏蔽了底层网络的复杂性,便于生成复杂的融合业务。因此,在提供新业务方面极为方便,使得新业务的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均大大降低,从而可以有效增强运营商的市场竞争能力。

NGN资深专家认为:“从技术角度看,NGN可以将固网运营商开发新业务的周期大大缩短,为其争取市场带来良好的趋向性。同时,NGN又不是固定网络的专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两网融合奠定了基础。”

正因为此,近年来,世界各国对NGN技术的研究较为重视,一些本打算暂缓NGN引入的运营商面对混乱的多网间矛盾,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纷纷调整计划以应对技术演进带来的市场挑战。在经过全球各大运营商多年的测试和试商用,软交换作为向NGN演进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技术及设备已趋于成熟,协议也基本完善。

软交换技术实现了NGN的核心思想: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相分离,实现了“业务独立于网络”,使得传统电信业务在分组交换域上的传输和控制成为现实。

FCC高级顾问Christopher透露,在固定和移动运营商向NGN的演进过程中分别采用了两种软交换技术,即固网软交换和移动软交换。虽然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共通性,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控制协议、接入平台等方面。随着用户对统一账号、一号通、综合VPN、综合视讯、统一消息等在内的融合业务需求日益强烈,融合业务日益成为运营商实现差异化竞争的最有利武器。“如果解决好这个问题,国内运营商的恶性竞争问题、互联互通问题都可能遇到一个新的转机。情况也不至于现在这么恶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