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FS总结,2、文件分块存储&#


目录

一.HDFS的设计特点是:

二.HDFS的关键元素:

三.HDFS运行原理

四.HDFS数据合并原理

五.HDFS写原理

六.HDFS读原理

七.HDFS适用场景和不使用场景

适用场景:

不适用场景:

八.分块存储

九.安全模式:

十.MapReduce

(一.)MapReduce的定义

(二.)MapReduce编程规范

1.Mapper阶段

2.Reduce阶段

3.Driver阶段


一.HDFS的设计特点是:

1、大数据文件,非常适合上T级别的大文件或者一堆大数据文件的存储,如果文件只有几个G甚至更小就没啥意思了。

2、文件分块存储,HDFS会将一个完整的大文件平均分块存储到不同计算器上,它的意义在于读取文件时可以同时从多个主机取不同区块的文件,多主机读取比单主机读取效率要高得多得都。

3、流式数据访问,一次写入多次读写,这种模式跟传统文件不同,它不支持动态改变文件内容,而是要求让文件一次写入就不做变化,要变化也只能在文件末添加内容。

4、廉价硬件,HDFS可以应用在普通PC机上,这种机制能够让给一些公司用几十台廉价的计算机就可以撑起一个大数据集群。

5、硬件故障,HDFS认为所有计算机都可能会出问题,为了防止某个主机失效读取不到该主机的块文件,它将同一个文件块副本分配到其它某几个主机上,如果其中一台主机失效,可以迅速找另一块副本取文件。

6.利用DMA引擎的零拷贝技术进行文件的传输和同步。

什么是DMA?

DMA将一个内存区从一个设备复制到另外一个。当中央处理器初始化这个传输动作,传输动作本身是由DMA控制器来实行和完成。

二.HDFS的关键元素:

Block:将一个文件进行分块,默认大小在Hadoop2.x/3.x版本中是128M,1.x版本中是64M。一个Block会有三份备份,一份放在NameNode指定的DataNode,另一份放在与指定DataNode非同一Rack上的DataNode,最后一份放在与指定DataNode同一Rack上的DataNode上。备份无非就是为了数据安全,考虑同一Rack的失败情况以及不同Rack之间数据拷贝性能问题就采用这种配置方式 

NameNode:保存整个文件系统的目录信息、文件信息及分块信息,这是由唯一一台主机专门保存,当然这台主机如果出错,NameNode就失效了。在Hadoop2.*开始支持activity-standy模式----如果主NameNode失效,启动备用主机运行NameNode。

DataNode:分布在廉价的计算机上,用于存储Block块文件。

三.HDFS运行原理

1、NameNode和DataNode节点初始化完成后,采用RPC进行信息交换,采用的机制是心跳机制,即DataNode节点定时向NameNode反馈状态信息,反馈信息如:是否正常、磁盘空间大小、资源消耗情况等信息,以确保NameNode知道DataNode的情况;

2、NameNode会将子节点的相关元数据信息缓存在内存中,对于文件与Block块的信息会通过fsImage和edits文件方式持久化在磁盘上,以确保NameNode知道文件各个块的相关信息;

3、NameNode负责存储fsImage和edits元数据信息,但fsImage和edits元数据文件需要定期进行合并,这时则由SecondNameNode进程对fsImage和edits文件进行定期合并,合并好的文件再交给NameNode存储。

四.HDFS数据合并原理

1.NameNode初始化时会产生一个edits文件和一个fsimage文件,edits文件用于记录操作日志,比如文件的删除或添加等操作信息,fsImage用于存储文件与目录对应的信息以及edits合并进来的信息,即相当于fsimage文件在这里是一个总的元数据文件,记录着所有的信息;

2、随着edits文件不断增大,当达到设定的一个阀值的时候,这时SecondaryNameNode会将edits文件和fsImage文件通过采用http的方式进行复制到SecondaryNameNode下(在这里考虑到网络传输,所以一般将NameNode和SecondaryNameNode放在相同的节点上,这样就无需走网络带宽了,以提高运行效率),同时NameNode会产生一个新的edits文件替换掉旧的edits文件,这样以保证数据不会出现冗余;

3、SecondaryNameNode拿到这两个文件后,会在内存中进行合并成一个fsImage.ckpt的文件,合并完成后,再通过http的方式将合并后的文件fsImage.ckpt复制到NameNode下,NameNode文件拿到fsImage.ckpt文件后,会将旧的fsimage文件替换掉,并且改名成fsimage文件。 

五.HDFS写原理

六.HDFS读原理

1、HDFS客户端提交读操作到NameNode上,NameNode收到客户端提交的请求后,会先判断此客户端在此目录下是否有读权限,如果有,则给客户端返回存放数据块的节点信息,即告诉客户端可以到相关的DataNode节点下去读取数据块;

2、客户端拿到块位置信息后,会去和相关的DataNode直接构建读取通道,读取数据块,当所有数据块都读取完成后关闭通道,并给NameNode返回状态信息,告诉NameNode已经读取完毕。

七.HDFS适用场景和不使用场景

适用场景:

不适用场景:

八.分块存储

HDFS中文件在物理上是分块存储,通过dfs.blocksize配置,2.x之后的版本默认128M

  • HDFS中文件在逻辑上是连续的,提供一个文件目录树
  • block块大小计算

 为什么块的大小不能设置太小,也不能设置太大? 

九.安全模式:

安全模式是HDFS所处的一种特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文件系统只接受读数据请求,而不接受创建、删除、修改等变更请求。同时会对数据块进行大量校验,导致资源的分配和申请耗时远超预期。

在NameNode主节点启动时,HDFS首先进入安全模式,DataNode在启动的时候会向namenode汇报可用的block等状态,当整个系统达到安全标准时,HDFS自动离开安全模式。如果HDFS处于安全模式下,则文件block不能进行任何的副本复制操作,hdfs集群刚启动的时候,默认30S钟的时间是出于安全期的,只有过了30S之后,集群脱离了安全期,然后才可以对集群进行操作。

十.MapReduce

(一.)MapReduce的定义

​ MapReduce是一个分布式运算程序的编程框架,是用户开发“基于Hadoop的数据分析应用”的核心框架。核心功能是将用户编写的业务逻辑代码和自带默认组件整合成一个完整分布式运算程序,并发运行在一个Hadoop集群上。

通俗说MapReduce是一套从海量·源数据提取分析元素最后返回结果集的编程模型,将文件分布式存储到硬盘是第一步,而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分析我们需要的内容就是MapReduce做的事了。

  MapReduce的基本原理就是:将大的数据分析分成小块逐个分析,最后再将提取出来的数据汇总分析,最终获得我们想要的内容。当然怎么分块分析,怎么做Reduce操作非常复杂,Hadoop已经提供了数据分析的实现,我们只需要编写简单的需求命令即可达成我们想要的数据。

(二.)MapReduce编程规范

用户编程的程序分成三个部分:Mapper、Reducer和Driver。  

1.Mapper阶段

  • 用户自定义的Mapper要继承自己的父类
  • Mapper的输入数据是KV对的形式(KV的类型可自定义)
  • Mapper中的业务逻辑写在map()方法中
  • Mapper的输出数据是KV对的形式(KV的类型可自定义)
  • map()方法(MapTask进程)对每一个<K,V>调用一次

2.Reduce阶段

  • 用户自定义的Reduce要继承自己的父类
  • Reduce的输入数据类型对应Mapper的输出数据类型,也是KV
  • Reducer的业务逻辑写在reduce()方法中
  • Reduce Task进程对每一组相同的<k,v>组调用一次reduce()方法

3.Driver阶段

相当于YARN集群的客户端,用于提交我们整个程序到YARN集群,提交的是封装Map Reduce程序相关运行参数的job对象。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