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晋级全球前五 任正非再言过冬(1)


如果说华为每一次高歌猛进,都必然伴随着公司总裁任正非的警世危言,那么,这一次“冬天”的预警,则似乎更让人捉摸不定。

一周前,华为正式对外公布的2007年财报显示,去年华为合同销售额达160亿美元,较之2006年增加45%;实际销售收入达125.6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48%;净利润达6.74亿美元,相比2006年的5.12亿美元增长32%。

至此,华为在全球电信设备商中的座次业已水落石出:按125.6亿美元计,华为2007年实际销售额首次超过北电网络的109.5亿美元,并晋级全球“五强”,分别位于思科(347亿美元)、爱立信(313亿美元)、阿尔卡特朗讯(279亿美元)、诺基亚西门子(210亿美元)之后。

与此同时,华为还公布,有72%的合同销售额来自海外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从而开创了中国公司以“自有品牌”冲击海外市场的最快纪录:从2002年海外形成规模销售,5年间,华为海外销售额从6亿美元一路蹿升至115亿美元, 而全球销售额也从27亿美元涨至160亿美元。在连续的高速增长之后,华为已经毫无悬念地跻身于全球电信设备商“一线”阵营。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奇兵突进之时,任正非又一次拉响了冬天警报。

在给华为EMT(核心管理层)及部分产品线高管的一封邮件中,任正非转发了美国《财富》发表的一篇名为《思科准备过冬》的短文,并郑重地对此文写下按语:

“思科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当然我不是在激励人们,而是在警示人们,他们比我们更感知市场竞争的艰难与残酷。思科比我们聪明,他们对未来的困难,早一些采取了措施,而我们比较麻木而已。”

6月中旬,任正非在一次公司内部的非党员座谈会上,再次提到此文:“思科现在开始实行很多政策,如减少员工出差,减少会议,高层领导出差不能坐头等舱,要坐须自己掏钱,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思科尚且如此,华为就能独善其身?”

进军“前五”的代价

2007年至今,中国电信设备商在海外的捷报频传以及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最为奇怪的景观。

今年以来,一向以“高增长,高利润”为特征的美国高科技典范——思科公司也卷入了经济衰退的阴影当中。被称为“固执的乐观主义者”的思科CEO钱伯斯今年一季度表示,公司技术开支增长的减缓将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以后,他同时调低今年一、二季度的业绩增长预期,并暗示将整改管理层。

事实上,全球电信设备行业都陷入了业绩滑坡的噩梦当中:

2007年,爱立信营业额达1878亿瑞典克朗(1美元约合6.4瑞朗),比2006年增长4%,而盈利却从2006年的360亿瑞朗减少至307亿瑞朗,降幅为15%。爱立信总裁思文凯解释,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世界市场对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需求下降压缩了公司的发展空间。他预计,2008年市场仍将处于低迷状态。

此外,北电已持续滑坡多年;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因整合带来的阵痛也仍在继续——这给正在崛起的中国设备商华为和中兴通讯,带来了发展的时间差。

中兴通讯2007年走出了两年以来增长放缓的低迷局面,实现收入347.8 亿元,同比增长49.8%,净利润12.5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3.3%,虽然其总规模仍在“前五”之后,但增长态势也同样令人生畏。

2007年的全球通讯市场,呈现出让人捉摸不透的格局:

一方面,从销售额看,华为仍仅位居第五,中兴还暂居“二线”。但从利润来看,除了思科和爱立信这两大传统厂商还保持着较强的赢利水平外,北电、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都还处于亏损的境地,而相比之下,华为、中兴的盈利状况则显得一枝独秀。

而另一方面,依旧值得观望的是,无论是华为进军“前五”,还是已经逼近“一线”阵营的中兴通讯,在过去一年的高速增长中,也都付出了代价。

华为在其财务分析中透露,其营业利润率已经从2003年的19%下降到了2007年的7%,净利润率则从14%下降到了5%;与此同时,华为过去相对低的资产负债率也在攀升:2005年之前,华为负债率控制在50%以下,2005年达到58%,2006年上升到了64%,2007年已经高达67%;此外,华为的净财务费用2007年高达1.9亿美元,比2006年的0.39亿美元有大幅增长。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