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入户遇阻物业:相关职能部门称监管难
宽带入户遇阻物业:相关职能部门称监管难
宽带入户:“最后一公里”堵在哪?
记者获悉广州光纤到户建设规范已出台相关职能部门答复人大代表建议称难监管。
现实中,有开发商与宽带运营商签订垄断性协议,并收取价格不菲的入场费
工作人员为居民入户安装光纤网络
“为什么小区就只有一家运营商?选择网络运营商不是我们的自由吗,他们凭什么搞垄断,一家独大,通吃全区?”在广州各大楼盘的业主论坛上,这样的帖子总能顶置。眼下宽带升级改造工程正在全国推进,广州也早在去年下半年开始有所动作,就在公众认为“提速降价”指日可待时,“最后一公里”的人为“垄断战”却并未休止。
在今年广州市“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对破除宽带入户遭垄断之阻难题提出了建议,近日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以及运营商联合进行了答复。记者独家获悉,广州市新近出台《光纤到户建设规范》,明确规定了新建住宅楼应预留至少两家运营商的建设面积,但牵头制定的部门坦言按照目前的行政体制,规范对开发商难有监管权,对运营商的违规行为亦难有处罚权。有运营商明确表示支持破除一家垄断,但认为需要政府鼓励和推动,不然“对所有运营商来说都是没法做的亏本生意”。
我国《电信条例》明文规定,“电信用户有权自主选择使用依法开办的各类电信业务”;电信业务经营者在其经营活动中,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电信用户选择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依法开办的电信服务”。然而有部门统计显示,目前广州未能自由选择电信运营商的小区达到40个。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实际数字远不止于此。
就广州市民的宽带业务选择权现状,记者分别在新建楼盘和旧有小区进行了调查。
新楼盘初装入户地产商捆绑驻地网
据了解,近年的普遍做法是,开发商在新楼建设的初期就引入运营商参与建设。某运营商销售经理告诉记者,这可以称为一个“谈判和公关”的过程运营商向开发商争取入场建设的资格,给予开发商一定的“施工配额费”,即一般意义上的入场费,有时还需要提前交纳押金入场。
与此同时,双方签署排他性协议,由运营商全权负责建设并承担施工费用,平均到每户的建设费用约为1000元,有些开发商会向业主收取这笔初装费。
运营商的前期投入,换来的是因独家享有新建楼的客户资源而获得长期收益。
记者发现,目前在广州,只有个别住宅区有铺设两家运营商的管线。一些比较有实力的开发商通常会自己投钱建设,不过建设费用也通常会转嫁给业主。
还有一种被称为“驻地网运营模式”,大多数由地产商与运营商直接捆绑,地产商虽然负责入场建设管线的成本,但由于自身不具备建设能力,在具体操作中,这些楼盘通常采用千兆入小区,百兆入楼,十兆入户的共享带宽网络建设标准,并且同时租用电信和网通的出口带宽线路。正因为线路属租用,这种模式也难以摆脱线路出租方对将来业务的潜在影响力。
以广东某信息投资公司提供的一种宽带网络为例,该公司与广州的某两大地产品牌属关联公司,现在已经拥有超过30万用户,成为仅次于中国电信的第二大宽带商。这其中,不少都来源于与两大地产商开发的数十个楼盘达成的排他性协议。
然而,这种宽带网络在不同小区的网络速度参差不齐,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关人士对此解释,“该宽带网络要租用电信和网通的出口,但又与电信、网通在宽带业务上有竞争关系,所以运营商与驻地网运营商之间的矛盾可能造成大规模的断网事件。”该信息投资公司副总裁张某曾表示,是电信和网通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致使这个宽带网络不畅。
显然,无论建设模式如何,新建楼盘宽带初装的这个大蛋糕,长期以来仍多多少少受到开发商和运营商之间关系的影响。
旧小区宽带升级物业要收入场费
新小区的宽带建设已是一个难解的结,更大的难题是旧有小区的改造升级。不断有运营商向记者倒苦水在改造之前,如果此前没有规划的运营商,首先要和物业管理一方协调谈判,有媒体曝出的“每户50元入场费”就出在这一环节。
“我们经常收到业主的投诉,抱怨运营商为什么不肯把网络接入小区,因为业主每次去小区管理处咨询能不能装其他电信运营商的宽带时,物业公司的解释都是运营商不愿接线。而当运营商就此事与管理处方面协调时,管理处则称是业主没有需求。”某运营商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广州还有为数不少9层以下的楼梯楼,运营商的施工队进入改造的时候,面临的问题更是复杂多样。
“没入户之前,楼房外部建设首先可能遇到的拦路虎是绿化,不仅仅是因为网线可能影响美观。”有运营商施工人员告诉记者,管线铺设有时候会碰到不得不砍掉一棵树的情况,“但这就是一个大问题,运营商当然没权利砍树。”
到了楼内,牵线建设更是要面临不同住户之间的协调譬如A用户有升级需求,B用户没有,可是线路要经过B用户才能装好,往往会遭致B用户反对,施工队不止一次被住户以“拉线、墙钉等影响风水”为由拒诸门外,倍感束手无策。
即使最后终于把线路铺到了用户的家中,施工队最害怕的“死天花”(实心的老式天花板)也可能让一切前功尽弃,在老城区范围内,多家运营商的线路目前都是“拉到楼前,进不了家”。
在答复中,相关部门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房屋和物业管理处副处长熊启林表示,老旧小区宽带改造牵涉到的物业管理比较复杂,“和加装电梯难题很相似”,“各方意见难统一,众口难调”。
整治违规为何难? 多头管理难以问责
针对这一问题,目前信息产业部和建设部已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管线及通信设施建设的通知》,其中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管理者不得就接入和使用住宅小区和商住楼内的通信管线等通信设施与电信运营企业签订垄断性协议,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其他电信运营企业的接入和使用,不得限制用户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的权利。”
记者注意到,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规定,对于“非法组织或者妨碍电信业务经营者向电信用户提供公共电信服务的”行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但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相关工作人员就此解释,目前市一级并没有设置电信管理机构,“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不是电信主管部门,只是作为广州市通信服务行业的管理协调部门以及运营商。我们没有实质的管理权和处罚权,能做的非常有限。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还要由省一级的主管部门省通讯管理局出面。”
事实上,即使是省一级的主管部门,也只能针对管理运营商如果是电信运营商通过垄断协议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阻碍了用户自由选择其他运营商的服务,那么就侵犯了用户的权益,应当受到处罚;但如果是房地产开发商主动实施的阻碍行为,就不属于通信主管部门的监管范围,应由建设部门负责。
规范出台能否破题? 只能解决新小区用户
从去年4月份起,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网络与信息安全处的工作人员刘序就开始忙于制定一份名为《光纤到户建设规范》的文件。
这份首度发布的广州市“光纤入户”规划建设地方技术标准,被认为“在广东开了先河,对于打破行业垄断行为,实现运营商公平接入和用户自由选择服务,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中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将光纤到户的建设内容分为电信业务经营者投资建设的部分和开发商负责投资建设的部分。在分工的示意图中,显示外线、主干光缆和物业中心机房都由前者负责,开发商则负责配线、引入光缆和户内线缆。基本遵循建筑红线外由运营商建设,建筑红线内由开发商建设的原则。
新规范还试图在此基础上打破“一家垄断”,规定“设备间预留的房间应满足至少2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安装”。
规范出台至今四个多月,刘序说:“我们还不确定实际效果怎么样。”
他表示,目前规范仅适用于广州地区新建住宅区、住宅建筑及商住楼的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建设,对于改、扩建的住宅区等就没有约束力。“规范的是下一步,而非现有的建设,未来的新业主尚未能体会垄断破除的好处。”
另一方面,广州市科信局负责人表示这一建设规范并不是强制性标准,而且以其部门职责属性仅能进行协调,要真正执行这一规范,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让开发商来认可这个规定”。
运营商说法:两家并存比较合理
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的陆广成工程师长期负责光缆、电缆规划建设的方案制定工作,他认为目前两家并存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因为不同运营商的基础设备不能共用,每增加一家运营商,开发商都要提供相应的设备间面积,平均每家运营商可以服务的用户就减少了,建设成本却一分都不能少。这其实会造成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而有两家则刚好,存在竞争也不至于浪费。”
“只有政府鼓励改造才行,不然对于运营商来说都是亏本生意。”陆广成分析道,“一个小区的用户数量是有限的,如果两个以上的运营商都铺设管线,每个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就减少了,肯定要损失的嘛。”
广州市建设委员会负责人认为,小区业主是电信服务的最终消费者,各开发企业应当创造条件给各电信运营商提供平等接入的平台,对暂时无法解决电信平等接入的楼盘,开发企业应在销售时予以明示。而未建或在建小区,通信管线的容量应达到满足两家以上电信基础运营商接入的水平。也许,这种办法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通信线缆的重复建设,但引入市场竞争所必需的代价之一,也正是重复建设。
上海模式
成立第三方机构破除垄断
2011年9月份,同样面临小区光纤改造遇到物管阻挠的上海市,由政府牵头,发布并实施《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工程技术规范》。当地政府成立国内首家新建住宅建筑通信配套设施第三方专业维护公司上海市建筑通信网络有限公司,以满足电信企业的平等接入权。居民在开通宽带时,可自由选择一家宽带运营商。
据当地媒体报道,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表示,截至8月底,上海光纤到户完成改造覆盖累计达到324万户,超过今年累计完成300万户的年度目标。
第三方机构将主要负责网络“最后一公里”的公开招标,监理工程质量和标准,各家运营商只负责将自己的网络基础设施引入小区门口。此后,第三方机构具体管理小区中心机房到百姓家里的通信管线和光纤,业主想选用哪家网络服务,只需和运营商签订协议,第三方机构就会帮助实现对接。目前,上海市建筑通信网络有限公司对电信、联通和移动三家网络运营商开放接入服务,居民可自由选择。
香港模式
宽带线路铺设与运营商分离
“网业分离”的香港模式被不少专家推崇为“最后一公里”问题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其模式是将宽带线路和业务分开,运营商由业主自行选择。有专家指出:“其实消费者并不关心物理网络,最重要的还是在乎网络服务和价格。”“网业分离”在企业层面上实现网络和业务的分离、物理网络和服务网络的分离。
当前香港宽带市场的主流服务带宽是100M。以香港宽频提供的100M服务为例,费用为每月121元(港币,下同),除了100M带宽到桌面,还包括固定电话、30多个频道的有线电视。如果每月多交30多元,就可以享受1G带宽服务。理论上,1G带宽的含义是,下载1G大小的影片,需时仅为1秒。到今年5月底,香港宽频的1G用户已经突破1万户。香港宽频向用户提供速度保障,如果实际网速低于带宽80%的将退款。
有分析认为,香港宽带市场发展如此迅速最重要的原因是充分的市场竞争。目前香港市场上有有线宽频、香港宽频、和记电讯、电讯盈科等多家公司参与竞争,“价格战”此起彼伏。电信管理局的研究也指出,“竞争激烈的电讯市场,是造就价格低廉的有利因素”。
评论暂时关闭